周 雨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编制研究
周 雨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编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将“部编本”教材与旧版本课后练习在编排编排形式、编排数量以及编排题型上进行比较,发现“部编本”教材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语文知识体系的重建,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部编本”教材;课后练习;比较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适应时代需要,2016年投入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与旧教材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自2016年9月投入使用至今,已出版了三本,即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练习的编写是有一定的统一标准和延续性,因此笔者将以这三册教材与原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教材在编排上进行比较,以期对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部编本”教材将旧版教材课后练习的“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两个版块改成“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内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旧版的“研讨与练习”倡导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意在淡化基础知识的训练,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提出看法。
“部编本”教材课后练习的“思考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对练习的处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题目主要围绕文本进行设计,也包括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累拓展”则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重在品味语句、拓展延伸、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将文本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广泛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两相结合体现了思维的渐进性、层次性,知识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把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积累分析语言材料内化为语文素养的形成。
表2-1
从表格中可看出,两版教材在各自的的编排发展中,课后练习的数量经历了逐渐变少的过程。“部编本”教材不仅在总量上明显少于旧版,且在每一阶段的课后练习数量也是大大低于同一阶段旧版教材。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共有106道题,一般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是3-4道题,略读课文的练习是2-3道题;“部编本”版教材课后练习共有85道题,教读篇目课后题平均设置5道,自读篇目不设练习题,而是采取批注式阅读或评价式阅读的方式,在课文的边页设置思考题。
“部编本”教材将少做练习多读书的教学理念编入教材中,练习系统的编制开始精减数量,并且随着七年级到九年级学习任务的繁重,练习题的数量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同时教读篇目也即旧版中的“精读”课文习题有所增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提升,由此可见“部编本”更加重视质量,以实现“减负增效”。新版教材的自读篇目没有设置练习题,这恰恰体现了自读篇目的性质,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边页设置的思考题有利于学生深入对文本的理解与解读,而不是浅尝辄止、一带而过。
三册教材编排题型比较如下:
表3-1 七年级上册两版教材题型对比
表3-2 七年级下册两版教材题型对比
表3-3 八年级上册两版教材题型对比
注:有些题目是兼类的,出现次数按兼有项目的个数统计,如某题兼有两类项目则按两次计算。
根据上表来看,两版教材相比有如下不同:
(1)积累识记类题型有所增加。这类题目着重于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记忆,如复述课文内容、对作家以及写作背景的了解等。新版较为明显的改变是将课文背诵与朗读单独设成一题,并且针对朗读的方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春》的课后练习第五题:“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连读,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朗读的方法是注意重音和连读。旧版则只在第一题中提到:“仿照示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朗读的要求笼统而不明确。此外新版还重视课外阅读、课外知识的搜集和积累,如新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这一课的课后练习第四题,提出对文言文中称谓语的积累并要求课外再搜集一些。
(2)两版教材的练习题都对课文字词句段的分析和课文的理解非常重视,相比较而言,新版这类题型比例稍有所增加,集中体现在文言文课文中,如《与朱元思书》这一课,新版课后练习第三题:“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这是旧版中所没有的题目。字词句段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只有在通过对字里行间的分析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旧版教材十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逐渐出现语文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的现象。而新版教材则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训练,每一课的思考题或者拓展题,必定有一到两道题是按照相关的知识点来设置的,这就体现在对重点字词句段的分析。如《春》的课后习题就有对比喻和重点字词表达效果的训练,《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有对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训练。
(3)课文理解类题型所占比重基本相同。但两版教材在编排上还是存在差异的,旧版教材的“研讨与练习”侧重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感悟,习题在设置上内部联系不紧密,而新版教材则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细读,逐渐加深理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旧版教材课后习题第一题分为三个小题,分别是信息整合题、段落分析题、情感分析题,而新版教材第一题的三个小题分别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如何衔接的”、“‘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用一两个词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说说依据”,三个小题都是从文本的细节出发,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局部理解能力,另外还增设了两题:美女蛇的故事是否是赘笔?文中的“先生”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如何评价这位先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由浅入深,在基础层次理解的基础上,追加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吸收。由此可见新版教材注重对文本细节的探究,从细节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4)写作和创意活动类题型比例减少。写作是为了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反馈,也可以设置成家庭作业。旧版光七年级教材有关“仿写”的练习题有8道,“改写”的练习题有5道,明确要求字数的习作或者阅读笔记的练习题有8道,相当于每学习三篇课文学生就要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在加上单元后的“写作”,负担过重。创意活动类题型也可称为拓展开放型,其中包括师生探究、小组交流活动以及拓展训练,此题型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旧版练习题在这一方面明显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事极必反,很多拓展题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如旧版七年级下册《皇帝的新装》课后第五题要求把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并表演,这一题在真正的课堂中教师一般都会直接忽略,因为很难完成,耗时耗力,而且该课文第四题也是探究题,让学生讨论“如果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同时设置两道创意题,看似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但如果实施不了,则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5)评价鉴赏类题型大大增加。该题型意在训练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对文章各个方面甚至是不同文章的是非优劣、好坏高低的比较、鉴赏、评价等,要求学生有较大阅读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完成。在该题型的编排上,旧版教材虽有所涉及,但比例较低,基本在10%左右。而“部编本”教材此类题型三册教材平均比例为15%,且多为课外阅读与课文的比较鉴赏。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如《猫》课后习题第五题让学生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并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对单篇文章的评价鉴赏拓展到两篇甚至多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部编本”教材课后练习在编排形式上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编排数量上有所减少,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编排题型上减少了写作和创意类题型的比重,注重积累识记类题型、揣摩字词句段类题型和评价鉴赏类题型。
[1]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3]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本文属于初中语文教材“部编本”与旧版本练习系统比较研究创新基金项目(2017yjs02)阶段性成果
周雨(1995-),女,汉族,安徽滁州人,教师,教育学硕士,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G623
A
1672-5832(2017)12-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