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加快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01 14:49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众创合肥市合肥

郭 伟

(安徽行政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9)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项研究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为创业创新搭建平台,由此这一热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当前合肥市正在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和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在这一背景下,合肥如何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支持网络众创平台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命题。

一、众创模式的演进

创客来源于欧美的DIY文化(英文do it your⁃self的首字母简写),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发展,从“车库空间”“兴趣俱乐部”“创新实验室”到“众创空间”,创客运动把创客空间模式推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宋刚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知识社会的形成,而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了创新民主化,因此,传统意义的实验室边界及创新活动的边界正在消融,互联网带来的这种创新主体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创新2.0”[1]。

(一)传统创新模式向“众创”模式的演进

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1912年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概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后创新理论、范式不断深化,创新模式也先后出现了多种。Rothwdll曾将创新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代创新模式的简单线性过程;第二代的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模式;第三代的耦合创新模式;第四代的并行模式,以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开放式创新;第五代的网络集成模式,创新逐渐呈现出网络化、系统化、集成化的特点[2]。赵夫增等通过对互联网的研究,提出了以企业内部员工、用户、社会大众三类主要主体的“大众协作创新”的概念[3]。刘志迎等将这种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创新模式称为“众创”,认为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知识环境的变化是最终促使众创模式出现和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4]。

(二)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研究范式的演进

刘志迎在梳理传统创新模式向“众创”模式演进的基础上,指出“众创”的主体是大众,不再局限于企业、高校组织等。“众创空间”涵盖线下的“自组织孵化器”和在线的大众协作创新社区。它顺应了创新2.0时代大众创新的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5]。

2015年9月2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下发,明确指出通过大力发展专业空间、鼓励推进网络平台众创等举措全面推进众创,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鼓励各类线上虚拟众创空间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6]。2015年9月,合肥市科技局印发《合肥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指出众创空间是指在本市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依托社会资源,为创客、创业团队(创业企业)提供包含工作空间、网络空间、交流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在内的新型创业服务载体[7]。

在“互联网+”背景下众创空间通过网络平台可形成更加有效的知识分享和创新机制,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线下空间和线上虚拟网络平台两者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8],从而构建开放创新创业平台。

二、合肥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合肥市多举措细化配套政策方案,并结合实际于2015年10月制定了“双创28条政策”。两年来,双创政策引导效应初步显现。

(一)众创“空间和平台”数量增加

2015年9月,合肥市出台《合肥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2015年10月,首批认定众创空间15家,截至2017年11月,合肥市现培育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62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21家、市级30家),借助于“互联网+”的众创网络平台全面推进。

(二)众创主体蓬勃发展

当前合肥市众创主体呈现多元化,有省、市、区(县)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各类社会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产业园等积极推动,也有各类科技人员、大学生、青年群体,境外来肥创业人才等创新创业。

(三)众创平台功能持续完善

打造“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培训服务、政策扶持服务、资金融通服务、物业服务、科技成果转换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如科大讯飞粒子空间设置入孵评审委员会、创业导师团队、毕业评审委员会等机构,形成了覆盖孵化标的选择、创业指导与服务、项目发展等一条龙的流程服务体系、人才团队和配套制度。

(四)众创特色彰显

一是实现联动机制,“连锁”孵化器布局全国。位于经开区南雁湖高科技研发基地的合肥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由北京启迪之星与安徽启迪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实现众创平台联动,共享资源。二是接连高校“基因”,挖掘科教资源。目前合肥集聚近20所本科高等院校和30多所专科院校(含民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展开,大多数高校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或基地。

(五)众创实践模式多样

从其运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合肥市各类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一是“天使+孵化”模式。为创客提供“导师+基金+场地”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如新站区的新鼎明众创空间、合肥科技创业苗圃;二是“孵化+投资”模式。将社会孵化与市场投资紧密结合,对项目筛选具有一定要求,如洪泰(中安)创新空间;三是企业“投资”模式。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而建立,为创业者提供技术、资源支持,如高新区科大讯飞粒子空间;四是开放空间型,也称办公空间类孵化器模式。以开放、共享资源为主要特征,以低廉的租金为创业者提供基础的办公空间及共享办公设备等,如5F创业园。

(六)众创含金量日渐提升

2016年5月,合肥高新区获批国务院办公厅第一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2017年6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跻身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92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目前合肥市已有三家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位于高新区的声谷创业园小微基地入选第三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同时也是省级、市级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三、合肥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的困境与制约因素

合肥双创政策引导效应初步显现,双创成效上升速度较快,但与此同时,在实践推进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和制约因素,主要受到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的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制约。

(一)自身发展存在不足

1.“知名度”不高、“品牌化”营造不多

“品牌化”旨在引导众创空间开展品牌建设。合肥市众创“空间和平台”发展和建设的知晓度还不高,品牌建设和标杆化经营尚未真正启用。调研中发现,普通大众对合肥“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对这两个概念内涵仍不明确。

2.专业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化服务包括人才、资金、项目对接等,合肥各类众创主体在政务服务、产业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商业模式辅导等方面专业化服务水平不一。

(1)专业化众创团队稀缺。调研发现,目前合肥62家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拥有5-10人以上成熟稳定的创业导师团队建设不足,运营管理团队的业务能力等难以有效满足创新创业服务需求。

(2)资金统筹能力有待强化。初创公司从起步到发展、到形成一个自足的产业,必须形成相关资金链。调研发现,合肥众创发展中资本的挖掘仍有较大差距。

(3)双创服务能力持续不足。目前合肥众创空间仍处于1.0时代,大多以“二房东”的身份存在,提供基础的工位及硬件服务,主要是为草根创业者提供物理空间及交流平台,但还未打造创业服务的完整闭环。

3.集聚化尚未形成规模

一是要素集聚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产业、资源等双创要素集聚效应不足,导致众创空间发展速度、质量提升上有差距。二是创业创新生态链不完备。众创“空间和平台”与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聚等结合度不高,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还未有效形成。

4.产业化对接力度不足

众创“空间和平台”与各类科技产业园(开发区)等创新平台对接不足,与合肥市优势特色产业耦合度有待提升,与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之间存在差距,产学研紧密结合有待强化。在重点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和平台”数量不多。

5.协同化发展未发挥联动效应

当前合肥拥有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协作平台,也集聚了诸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众创“空间和平台”与各类创新协作平台、高校科教资源等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外部环境制约

1.市场化机制不够健全

市场化是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双创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目前合肥市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或国资背景的运作主体推动较多。2015年11月,合肥市“双创28条”政策中,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新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及年度考核优秀的众创空间,分别资助50万元运行经费”[9],这一政策引导、促进了众创空间的发展,而依靠市场力量来配置人才、资本、技术、创新等要素存在滞后性,一些众创空间面临着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市场资本未被激活等问题,一部分众创空间收入来源主要靠政府补贴、提供服务费用、房租等。

2.社会化管理不够充分

2016年8月,成立了合肥市众创空间协会、创新战略联盟,但这种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发挥才刚刚开始。合肥市双创活动更多的是依靠政府力量的推动,互联网知识下社会组织等参与不足,社会大众创新创业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企业内部培育众创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3.网络化发展不够充分

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开放性、去中心化等特征,同时拥有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众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更便捷地实现创意的转化、产品的生产。目前合肥市各类众创空间发展更多的是实体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创新创业服务未形成规模。通过开展座谈会了解,合肥市现有备案的众创空间,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协作创新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通过“网络平台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8]发展不多,开放式众创体系善未建立。

4.协调发展存在偏颇

受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聚集不平衡、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合肥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的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是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农村的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缓慢,“互联网+三农”乘数效应善未发挥,农村返乡务工人员、回乡大学生等群体的众创理念不足,创新创业行动滞后。

5.政策扶持不够精准

一是专项指导性政策不多。合肥市出台系列关于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有关众创空间发展和管理的专项政策主要有2015年9月合肥市科技局印发《合肥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和2017年1月《合肥市众创空间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引导众创空间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面政策善未出台。二是众创政策精准度有待提升。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众创主体与模式,应注意分类扶持、区别对待。

四、基于创新2.0的众创“空间和平台”功能模型

2015年颁布的《合肥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众创空间必须具备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业辅导体系以及技术与资本支撑四项基本功能。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模式不断涌现,如何完善众创“空间和平台”的功能模型,是促进双创有效开展要着力探讨的问题。

创新2.0的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功能模型应该包含:一是网络化的多元众创主体;二是基础性众创生态服务平台;三是富含众创精神的双创生态环境。

(一)激活网络众创主体,创新“众创空间”服务模式

基于互联网第二代服务具备的个性化、去中心化和开放性属性,把握互联网社会下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激活网络众创平台,让创新创业更加“大众化”。引导产业关键技术、组织方式更新、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资源对接、孵化器服务“溢出”,全面提升“众创空间”运行效率。

(二)多要素聚集,构建众创生态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集聚政策、市场、资本、人才等多要素,构成双创生态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网络、社交及资源共享的空间。二是众创“空间和平台”与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聚集,打造众创生态系统。

(三)改善文化“软环境”,营造良好众创生态环境

众创空间推动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源自开放、包容的环境。一是营造创客精神,构建创新创业的生态文化。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宣传创业创新文化,让双创理念引领生活。二是开展宣传,提升知晓度。开展系列创业创新活动宣传,加大“众创活动周”力度,提升对众创的知晓度。三是重点打造一批品牌化的“众创空间”,借助品牌效应将资源服务供给者和创新创业者高效联结,提高合肥本土“双创”号召力。四是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五、合肥加快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的路径

前文从主体、平台和环境三方面构建众创空间功能模型,在这一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合肥众创“空间和平台”发展中如何精准施策,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靶向治疗”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精准施策,确保执行效果

1.调整制度设计,提高政策的精准度

细化政策扶持体系,提升创新2.0的众创空间功能。以提升功能为导向,逐步完善《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合肥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合肥市众创空间年度绩效考核办法》等政策的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在顶层规划、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众创生态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政策扶持精准性和有效性。

2.强化监督考核,保障政策设计与执行效果

一是强化监督考核。重点放在政策的配套措施,如公共服务、人才、资金等政策落地效果,着力解决创新创业人才缺乏、资金链紧张等主要问题。

二是确保政策执行与落实效果。防止政策执行中“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政策绩效评价中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注重评估结果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政策落实水平。

(二)坚持问题导向,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针对合肥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发展现状,在构建创新2.0的众功能模型基础上,优化调整政策并强化监督落实,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打造众创品牌,重视发展网络众创平台,完善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

1.优化现有平台资源,打造合肥众创空间品牌

无论是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深圳的柴火空间,还是杭州的梦想小镇,其宣传力度都明显高于合肥。建议加大对众创“空间和平台”进行整体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塑造合肥众创空间品牌。通过发布“合肥众创空间地图”“合肥创客指数”,举办众创周、创业创客大赛等塑造出“合肥系”整体形象,将“江淮双创汇”在合肥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名片。

2.重视发展网络众创平台,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网络集成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2.0,积极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众创空间模式。当前政府亟须整合现有网络众创平台资源,积极构建合肥区域内网络众创“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基于知识转移的第五代网络集成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

3.把控众创“空间和平台”发展关键节点,建立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机制

一是开展市场运作。选择核心技术路线,集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第一,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组织方式更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第二,引导创客组织与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等科技创新资源对接,集聚国内外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推出一批集聚国际国内资源的创业服务品牌活动。第三,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

二是激发社会大众创新创业活力。在全市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将特色化、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体系覆盖到全市,真正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在科技园、高校院所集聚和生活配套健全区域,打造一批“创业社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合作,真正落实“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9]政策。

4.推动众创功能升级,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以全链式服务为目标,促进合肥市众创空间由1.0版本向“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2.0版本、3.0版本升级。

2017年1月颁布的《合肥市众创空间年度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版本中将“投资服务成功案例”指标设置分值为25分(总分100),占比25%,而对众创空间中的毕业企业、退出企业情况没有设置考核指标。而杭州市2016年2月1日正式实施的《杭州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考核评价择优委托第三方进行,其重点考核创客企业(项目)孵化情况、毕业企业和退出企业情况、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孵化绩效等。因此,合肥市可参考借鉴杭州市的做法,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倒逼众创空间创新资源对接、商业模式辅导、资本运作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5.利用科教优势资源,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

各类众创主体要充分利用合肥市优势科教资源,通过与科研院所、产业、企业等有机结合,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

一是协同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合肥市聚集了我省最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要充分利用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对接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针对产业对接不足问题,围绕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高新区众创模式。三是与企业连接,搭建双创链条。2015年9月,合肥市规定众创空间认定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有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其中建立项目毕业与退出机制。这些早期的创新创业者在众创空间培育,最终要毕业退出,与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构成创新创业孵化链条[7],连接企业发展。

6.注重协调发展,打造乡村版众创空间

目前,合肥农村区域的众创空间发展缓慢,农村网络众创平台建设滞后,“互联网+三农”乘数效应善未有效发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10]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挖掘农村优势资源,可围绕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依托“互联网+三农”等模式,加快打造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众创空间,为回乡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农村留守人员等创新创业提供服务[11]。

六、结 语

加快合肥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的发展,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于创新2.0的众创“空间和平台”功能,进一步激活网络众创主体、构建众创生态服务平台以及营造良好众创生态环境,从而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下一步着力发展网络化、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品牌化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同时积极引导和加大农村众创的发展步伐。

[1]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2]ROTHWELL R.Successful industrial innovation: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1990s[J].R&D Management,1992,22(3):221-240.

[3]赵夫增,丁雪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众协作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5):63-72.

[4]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3.

[5]刘志迎.众创空间:创客与众创模式[R].第十二届中国技术管理学术年会报告,2015.

[6]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EB/OL].(2015-09-23)[2015-09-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7]合肥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EB/OL].(2015-09-29)[2015-09-30].http://www.hfst.gov.cn/11251/11263/201509/t20150930_1862771.html.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EB/OL].(2015-03-02)[2015-10-3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

[9]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合政〔2015〕127号)[EB/OL].(2015-10-16)[2015-10-23].http://www.hefei.gov.cn/xxgk/17502/17503/djh_23589/szfwj_23419/201510/t20151030_1873631.html.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11]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6〕25号)[EB/OL].(2016-06-13)[2016-07-11].http://www.ahsj.gov.cn/views/show/35802.htm.

猜你喜欢
众创合肥市合肥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