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探讨

2018-01-01 11:43韩凤芝
关键词:道德教育人格校园文化

韩凤芝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1131)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一代肩负重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承担者。当前,我们国家学生道德人格的实际状况相对较好,展现出积极进取、稳定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受市场经济不良因素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中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消极现象和负面效应在学生中存在并产生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1 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问题

经分析,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问题如下:

(1)自主意识缺乏。部分学生自主意识缺失,对其他人的依赖性较强。在学校里,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管理与监督的依赖以及对所在集体和他人的依赖。例如,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意识,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学习的主要出发点只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而不是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生活行为上,部分学生又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对自己的行为缺少理性判断。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在道德行为方面,又与道德认知有所分离。具体表现为:在人生观方面,学生既理解和认同顽强拼搏、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又缺乏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具体行为。在道德修养方面,学生既认同将道德准则作为行动的指导,又缺乏表现在实际行动中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

(3)价值取向存在误区。当前,文化呈多元化,部分学生容易受到市场经济不利因素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诸如崇尚物质、追求享乐等价值观念在一些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学生对恋爱、友情、职业的理解和认知不准确,对公正、正义、平等、友善等价值观念理解不透、缺乏执行动力。

(4)诚信意识缺失。部分学生的诚信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考试失信,违反考试纪律,不以为然;各类获奖证书或资格证书张冠李戴,真实性存疑;求职过程中,简历中的学业成绩、实习经历等信息随意更改。社会上存在的不讲信用、欺骗狡诈等不良价值观念又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5)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受到多元文化的极大冲击,部分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展现出倾向自我的选择。表现出自我意识过强与社会责任感缺失并存的现象。他们往往以“自我”为出发点,注重和强调自我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了对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重视与维护。这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错误的道德人格观念,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和广泛关注。

2 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路径

学生道德人格培育路径探讨如下: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生自身的道德人格实际上就是其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主要导向,统领并贯穿于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全面加入到专业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中去,挖掘并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

高校要做好结合文章。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互融合。应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设置,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开发并运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完成“思政课程”逐渐朝向“课程思政”的改变。要通过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加深对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理解,切实增强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精准的价值取向及观念,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完整的道德人格。

学校要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思想,运用并发挥好其道德教育功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 “天下为公”、“隆礼重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行合一”等观念与思想,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紧密,一脉相承。对以往的文化教育进行全面提升,丰富道德人格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自律意识,把自身理想和国家整体目标自行结合。

(2)加强学校道德人格教育创新。作为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教育具有更加系统、稳定和专业的优势。但从目前的效果上能够看出,学校教育仍需进一步提升。还存在以下问题: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方法路径缺乏针对性,学生主动参与严重不足,道德人格评价缺乏操作性评价机制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创新和改革是这项教育的主要选择。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持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不断提升理论功底和学术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现理论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立足课堂、回归课堂,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创新,尝试集体备课、学生参与式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手段,既遵循规律,又创新方式,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注重发挥实践教学的功效,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理论政策宣讲、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观摩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自身实践与积极参与中,感知和提升道德情感。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规划与营造、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优秀典型事迹的弘扬与宣传等多种形式,创新校园文化呈现方式,完善校园文化呈现载体,深化道德教育内容,为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建造文化育人氛围。

三是建立沟通机制。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畅通。一方面,畅通教师与学生线下交流渠道,建立聊天室、谈心室等交流空间,通过教师深入课堂、走进宿舍、走上岗位等多种形式,加强师生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微信、微博以及手机APP等诸多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线上互通。线上联系,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反馈调整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标准、尺度,有利于提升道德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应注重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组织协助以及咨询等方式,宣传并传播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调试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心理修复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升修养。

(3)发挥家庭道德人格教育的导向功能。家庭教育在学生道德人格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一个家庭的结构、观念、行为、家长的道德素养等,都会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实现好家庭道德教育在学生道德人格养成中的基本导向功能。

在思想上形成对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共识,在实践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在学生道德人格养成中作用发挥。一个家庭的家风,主要依托家教。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导向功能,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道德原则传递给子女,使其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家庭关系和教育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良好家庭氛围,从而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4)优化道德人格教育的社会环境。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协同努力,改善、优化环境,这是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保障。一是要注重对网络环境的优化,运用新媒体开展道德教育。新媒体的全面使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实现新媒体与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良性互动,需要新媒体、教育工作者、学生等方面共同努力。二要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对精神文化有丰富的、多样化的需求,这就对社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通过促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相关活动,设计组织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强化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环境清理整治作为重点工作,特别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顿与治理,加强制度与法制建设,为学校道德教育营造优质的社会环境。

3 结束语

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职责,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人格校园文化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