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含
(安阳师范学院 研究生处,河南 安阳 455000)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已经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顺应汉语热的需要,我国自2007年开始在部分高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培养和储备了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提高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如何培养和储备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汉语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关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就业方向,因此需要一套适合其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来系统地指导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国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十年来,在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研究,但随着汉语海外传播的日益发展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逐步提升,现有体系建设中的问题逐渐显现: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明确学位授予单位第一主体的职责,增强质量自律,培育质量文化。外部质量监督体系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撑与宏观监管,以质量为主导统筹资源配置,发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质量监督作用。”各高校在实际建设中普遍存在偏重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但对外部监控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
在研究生教育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明显区别于学术型,不同专业的专业学位教育之间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别,而很多高校将适用于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也同样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缺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色。
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程教学有待优化。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学科融合度低,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陈旧,课程内容理论性和应用性结合不够紧密。二是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不仅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落实双导师制,同时加大导师海外实训比例。三是专业实践效果不佳。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优势所在,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实践应是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或在国内留学生课堂进行教学实习,而一些学校由于实践基地不足等原因不能保证研究生有效地进行专业实习。四是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由于专业学位学制短、实习时间长等原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论文存在选题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建设,不仅要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更要紧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际,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全程把控,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构建由内部保障体系、实践能力保障体系和外部监控体系构成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1) 生源质量保障。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各高校优秀生源竞争十分激烈,吸收优秀生源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为保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生源质量,需要强化办学特色、规范招生录取工作,建立适合本专业特点的优秀生源选拔长效机制。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讲,保障生源质量要严把入口关,在招生环节对考生的学科背景、教学技能、外语水平、中华才艺等方面要严格要求。
(2)教学环节保障。教学环节的开展情况是保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主要指课程教学保障和师资队伍保障两方面。课程教学保障主要是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在课程体系方面体现职业特色,合理配置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比例。培养过程强化实践导向,注重案例教学,课堂见习、教学实习、素质拓展、学位论文等环节突出应用性。师资队伍保障主要从队伍结构和导师水平方面严格导师遴选,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位、学科等方面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加大导师培训力度,选派更多的导师到海外进行实际教学,提高“双师型”导师比例,积极选聘行业专家任“兼职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落实导师育人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导师考评机制。
(3)论文质量保障。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大整合,是对本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直接展示,通过论文质量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实践能力是否合格。为保证论文质量,应该着重在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和全程监控。论文选题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认真进行论文中期考核,保证学位论文的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论文评审,加大学术不端检测力度,提高盲审比例;认真实施论文答辩,有条件的高校可使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常规化。
(4)就业保障。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人才市场需求量大是一个专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就业情况良好主要表现为就业率高、用人单位评价高等方面。为保障研究生就业质量,学校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新生入校时就结合入学教育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鼓励研究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等,还要进行就业跟踪调查,做好信息反馈。
(5)条件保障。条件保障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软件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等,硬件主要指教学条件、资金投入、图书资料和实践基地等。高校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注重应用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主要特征,《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决定了该专业的实践过程不仅是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汉语海外传播过程。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不仅是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缓解汉语教师供需矛盾的途径,不仅能拓宽研究生海外就业渠道,也能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为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不仅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在课程教学环节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学习,同时优先选聘有海外教学经历的老师担任研究生任课教师;积极拓展实践基地尤其是海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进行海外实习。加强对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保证实习效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需要健全的外部质量监控体系。培养单位不仅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监督,也要接受来自个人、新闻媒体、社会机构、行业企业等方面的社会监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外部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加强与国家汉办的联系和合作。目前,各培养高校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管理不尽相同,但海外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的最理想也是最合适的方式。目前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海外实践的唯一官方途径,这一项目是中国为解决世界各国汉语师资短缺问题而专门设立的志愿服务项目,由国家汉办志愿者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选拔的志愿者经过面试和培训合格后获得志愿者资格后由汉办统一派出。国家汉办对志愿者进行教育、管理,并发放一定的补贴。为加大研究生海外实习比例,高校应加强和汉办的交流,鼓励研究生参与志愿者项目,加强选拔培训工作,提高派出率。同时,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及时了解研究生实习动态,保证实习效果。
(2)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工作。学校要建立完整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应用技能、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实现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良性循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要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也要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同时也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要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要求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关键点进行开展研究和重点建设,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覆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全程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层次国际汉语教师,为更好地提高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华文化提供合格人才。
[1]汪国胜.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相关问题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7).
[2]林秀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能力培养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
[3]杨金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02).
[4]曹勇,秦艳萍,叶志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