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程 平 刘晓云 马 琳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提供科学研究、奖励、创新和管理的有力保证,使决策部门能够正确地评价科学活动,合理制定激励系统,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附属医院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近年来,我院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院情和特点的较为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科研管理者制定医院科研策略和制度提供了参考,产生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首先在检索和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专家的访谈[3],结合医院科研评估的实际,从重要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各个层面综合考虑,获取科研绩效的评价初期指标,建立和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雏形。然后,选择了25位临床、卫生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两轮的德尔菲专家咨询。第一轮调查将科研绩效评价初期指标列出形成树图制成调查表,请专家就一级和二级指标的可行性等进行评估和打分,并请专家对各个项目构成的指标进行系列评价,包括判断依据、熟悉程度和合理性评估。问卷调查表回收后,进行汇总整理,并重新修订各项评价指标。第二轮调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邀请专家对各个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分,分值为9分-1分,其中分值越低,代表重要性越低;分值越高,代表重要性越高[4]。统计评分均值,进行统计学的归一化处理,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本研究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为0.344和0.263,且专家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小于0.01,说明专家对指标的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高校附属医院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两项: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在一级指标下共分出15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依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
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融入到医院的科研绩效考核中才能发挥作用,通过考核可以对各学科医务人员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为医院有效的分配和利用科技资源提供依据[5]。基于2016-2017年的科研数据,将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各种人才的选拔和年终绩效考核中。通过该体系的应用,2017年我院在科研立项、成果培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研氛围日渐浓厚,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通过建立科研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管理部门参与到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中。运用指标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和动态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经费匹配、职称晋升、聘任、岗位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使广大医务人员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科研管理制度是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的保障,为适应医院绩效考核要求,建立奖惩结合的科研考核与激励机制,将科研激励机制与科研绩效评估体系有机结合起来[6],2017年我院先后出台了《科技奖励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并按照制度职责执行到位,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有效地增强了医院科研的活力,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良性竞争态势。
3.2 项目中标数和质量稳步提升,科技产出与成果培育质量不断提高 2017年,我院共获批纵向科研项目86项,资助经费达507.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8项、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20余部,申请专利17项,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较2016年,科研立项总量、立项经费、质量以及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数量均稳步提升。
3.3 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突破,学科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各类优秀人才作为科研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7]。2017年,新增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1名,新增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名,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共有4人享受政府津贴,128人受聘为皖南医学院硕士生导师,6人次获得“江淮名医”殊荣。深化省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内涵建设,加强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积极凝练专科方向和研究特色,骨科、医学影像科、血液内科获批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妇产医学、重症医学获批为省级重点培育专科。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引下,医院投入“提升计划”专项经费和院内预算经费计300余万元用于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实验室功能布局,加强科研模块建设,公共科研平台硬件条件明显改善,为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