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远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有着较强的解释性。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剖析混合所有制办学中的困厄,并指导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更好地探寻科学发展路径。
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该理论主旨为通过利益相关者的甄别,以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特征为依据,分析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过程包括:理性层面(rational level)、程序层面(process level)和交易层面(transactional level)[1]。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一是所有受企业影响的利益相关者都有参加企业决策的权力;二是管理者负有服务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信托责任;三是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促进所有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2]。
按照相关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中的程度、亲疏关系和利益获取程度,可以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相关利益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4]。核心利益关系者是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中关系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主体,对办学模式决策和办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包括资本投资方、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四个主体,其中资本投资方和高职院校利益关系最为紧密,是办学中最重要的决定主体。间接利益关系者处于核心利益相关者与边缘利益相关者之间,对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决策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主要包括政府和行业协会两个主体,两个主体通过政策法规、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行业岗位标准制定、人才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等对混合所有制办学产生影响并起到导向作用。边缘利益相关者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中的参与度偏低,处于关系网络的边缘地位,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尽管他们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程度低,但却起到了明显的调适作用。
(1)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动因分析。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高职院校办学,可以通过资本投入获取办学收益。高职院校通过混合所有制,可以依靠产权、股份收益来维系校企合作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方与高职院校的深度融合。在办学中,高职院校可以帮助资本投入方解决人才供给、减少员工培训成本,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动因分析。高职院校办学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办学宗旨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混合所有制办学,可以解决政府资金投入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投入的多元化,有利于调整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促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可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强化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沟通。行业协会也可以通过“政行校企”多元合作,科学制定行业岗位能力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实施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引导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3)边缘利益相关者的动因分析。家长和学生的利益诉求具有统一性,混合所有制办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这些都吻合家长的诉求。相对而言,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影响是比较抽象和宽泛的,但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实践的成效可以让社会公众提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为高等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而作为资本的投入方,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其资本的逐利性质。高职院校虽然可以进行部分的资源配置,但不能改变其非营利性的性质。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必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考虑地方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可见,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中两个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公益性和逐利性矛盾是明显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投资比例、法人主体性质的界定,使得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事业单位性质属性的归属和转化成为巨大的困厄。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利益相关者虽具有参与办学的动因,但内生动力不足。社会资本投入教育产业更多的关心高职院校资本的保值增值和获取独立的办学权限,关注资本注入的盈利可持续性。而高职院校担心社会资本的注入会将其逐步推向市场,参与教育市场竞争,害怕承担风险。高职院校教师担心进入混合所有制院校后改变自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性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丢了“铁饭碗”。学生进入混合所有制学院要缴纳高于普通高职院校的学习费用,对教学质量和就业保障缺乏了解和信心。作为新的办学模式,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还没有多少经验,政府的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或不合理将制约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
社会资本参与高职院校,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性和利益多元化的局面,让人们产生了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姓“民”还是姓“公”的疑惑。混合所有制办学既不能按照公办院校的固有管理方式进行治理,更不能按照民办院校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为了能在公办院校品牌知名度、师资和办学经验、稳定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在办学收费、人事制度、薪酬绩效等方面的优势,混合所有制办学必须解决产权结构公私二重性问题,建立健全合理的法人治理机制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合理的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治理机制是改革能否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证。
对于参与办学的企业来说,其投入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本投入后的收益保障、办学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利益分配、增资扩股、产权退出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国有资产流失、办学主体地位保障、进入市场化竞争的风险等;高职院校教师更在意的是事业单位身份、职称晋升、待遇等;高职学生主要面临学费增加、享受的教育服务质量的保障、受教育权的维护等问题;政府更关心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资本投入准入、办学效果评估、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流失、教学质量保障、管理依据缺乏等方面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等手段予以规避。
混合所有制办学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增强改革意识,大胆创新,凸显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主导作用,才可能快速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健康稳定发展。投资方与高职院校探索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信托管理机制、股东合议机制、受益保证机制等相关管理机制[5],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争取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是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主导力量,高职院校在混合所有制办学中要维护办学主体权利,围绕人才培养的改革目标,保证办学方向。高职院校既要坚持办学中的教育公共属性,又要灵活应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的互派与交流,可以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6],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职教师要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深入企业,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高职学生也要在新的办学体制下,尽早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找准职业发展定位,积极养成职业素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
政府与行业协会是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两个间接利益相关者。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的有效政策引导,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扫清了“障碍”。各级政府要明确职责,做好调研,制定扶持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政府应厘清管理责任,加强监督,保证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行业协会是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辅助者和规范者,应积极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与纽带。行业协会要提高服务能力,参与高职院校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行业岗位能力标准制定,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中,家长、社会公众等边缘利益相关者的调适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及时将高职院校办学效果予以反馈,通过一定的渠道为高职院校办学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高职院校通过加大宣传与积极引导,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为院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可以有效促进混合所有制办学健康有序开展。
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只要坚持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教育属性和育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的,不偏离改革主线,就一定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李福华.利益相关者视野中大学的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3.
[3] 吴益群,范可旭.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6,(5):15-16.
[4] 邵坚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44-45.
[5] 郭光亮.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向:困境与出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2):43.
[6] 金本能.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改善路径[J].滁州学院学报,2017,(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