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之比较研究

2018-01-01 04:14:42谢春妮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公民青少年

谢春妮

(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公民责任意识。青少年作为我国公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公民责任意识不仅决定着一生的实际生活方式,而且还影响着公民的整体素质和公民意识的发展方向。因此,培育公民责任意识,加强对当代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既是我国培育现代国家公民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加强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不仅要客观全面地审视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培育的现状和不足,注重传统的方式方法,而且还要增强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效性。美国是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典型,而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对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情况进行比较,不仅有助于吸收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优秀教育成果,优化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工作,而且还能加强中美文化交流,推广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优秀成果。

一、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

公民责任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重要方面,通常是指公民责任心,即由公民资格所赋予的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是公民对从事某项活动及承担相应后果的自觉感知和理解[1]。公民责任意识不仅是一种处于基础地位的道德品质,而且还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涉及多个层次和领域。公民责任意识属于对公民责任的认知,是公民道德品质的生长点、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是社会成员共同生活的思想基础、产生公民责任情感和行为的基础,也是个体道德的内化和行为的自觉自律。此外,公民责任意识是由公民资格所赋予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从公民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来看,公民责任意识可以划分为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等;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来看,公民责任意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责任意识作为个性心理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外在规范约束的内化,是理性对社会主体要求内化后的产物,对于青少年来讲,这种责任意识只有通过对生存本质进行反思的理性才能正确把握[2]。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作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12-23岁年龄段的在校青少年进行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知公民责任、判断责任情景、预见责任后果,培养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责任价值取向。

二、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比较分析

(一)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的异同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信念等教育发展的理性认识。作为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是对公民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把握。受现实国情、社会制度、历史环境、地理位置等影响,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存在许多差异,呈现出不同特点[3]。

第一,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理念。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以自由、民主、责任为核心,以尊重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为前提,重视青少年责任意识教育的人文性、政治性和实践性,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式和启发式人本教育。在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和兴趣爱好,将知识传授、价值观形成和行动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青少年的合理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在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中,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青少年不仅可以自由发言和教师辩论,甚至还可以反驳教师的观点。这种人本主义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已成为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实施的主要理念。

第二,中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理念。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公民教育的国家之一,受封建君臣思想影响,学校历来被视为一种权力的实施机构,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则必须顺从和服从。近代以来,我国虽然经历了许多次教育改革,但这种权威主义教育理念始终根深蒂固地存在着[4]。权威主义教育理念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以绝对权威形象示人,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话不能轻易怀疑和否定;在学生成绩的考核中,教师给出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学生不能有自己的观点[5]。这种权威主义教育理念,不仅极大地弱化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使知识传授过于单调乏味,而且还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论无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运用,理论完全脱离实践。

从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来看,二者在培养具有政治性公民人格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教育理念却完全不同。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秉持的是人本主义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动关系,而中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秉持的却是权威主义理念,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教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学生则处于顺从和服从地位。

(二)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内容的异同

虽然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不同,但在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上二者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培养具有民主理念和行为的现代合格公民。

第一,国家责任意识教育。国家责任意识是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包括对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尊严的自觉维护,它是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显示,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强,这与其系统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学校通过学科教学普及强化对美国政治、经济等优越性的宣传,社会则通过宗教信仰、大众传媒、节日庆典等补充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6]。在我国,国家责任意识则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效忠意识,增强他们对国家进步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权利责任意识教育。作为现代民主国家必备的公民意识,权利责任意识既是衡量公民国家主人意识强弱的标尺,也是公民责任意识的核心内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受封建臣民思想影响,国人的公民责任意识较弱,因此,在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过程中应将强烈的权利意识教育与责任意识教育统一起来。权利义务教育是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不仅要自觉维护美国民主政治制度,而且还必须了解公民的合法权利,可以说,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青少年学习公民基本权利和相关责任义务的过程。

第三,道德责任意识教育。道德责任意识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是“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育道德上成熟的人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侧重于通过礼仪规范、家庭道德等体现美国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道德准则来培育公民个人道德品质。

中美两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都以学校作为教育内容开展的主阵地,将历史和文化的研习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并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来获得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在内容方面的开发和运用。虽然中美两国在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两国历史环境和国情不同,二者在教育内容的具体层面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如美国不允许在公共教育中灌输政治理想信念,强调将合法权利还于民众,个人的合法权益优先于公共利益,强化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即公德。中国在政治信仰方面具有绝对主义色彩,学校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私德。

三、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参与意识、法治精神、诚实信用等现代公民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公民的主体意识明显提高。但由于受封建臣民思想影响,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依然薄弱,与美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相比,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就现实情况而言,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着主体意识缺失、学校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内容重知识传授轻实践锻炼等诸多问题。美国作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典型代表,在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树立明确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

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意识的公民。现代社会意识主要是指民主、平等、竞争、法制、道德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明确的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理念,即将教育理念定位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的问题上。因此,学校在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厘清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目标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现状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目标上应切合实际,既不过高从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基本道德的培养,使教条理念束之高阁,又不过低从而使教育目标失去应有的引导作用,以提高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二)强化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内容

中国是一个重视道德教化的国家,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角度看,注重培养青少年政治立场、观点和思想道德的思想政治课历来是培养青少年美德和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来实现的,“公民学”“公民修身课”等培养公民责任意识的专业课程没有开设;对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知识的考察,主要是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的,真实的实践和运用能力被忽视,甚至从未考察过,导致许多青少年离开学校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感到无所适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状态[8]。通过对中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对比,我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将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纳入现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断完善现有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政策宣讲、空洞的道德说教和知识灌输,培养青少年的公德意识、法制意识和自主意识;二是在其他课程中有意识地引入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相关内容,使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偏重于知识灌输的政治说教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将特定的社会意识和规范内化到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结构中;三是完善与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相适应的考试制度,注重对实际层面的实践与运用能力的考察[9]。

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缺乏不仅是制约我国整个公民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国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因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作为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不管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领域中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为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相对薄弱现状的改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焦焕章,徐恩芳.关于国外学校德育的若干考察:兼谈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5(5):10-14.

[2]邓洁琼.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观察,2003(1):56-58.

[3]王善伦.中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比较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4]朱纹壁.中美公民意识培育比较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5]吴锡存.略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3):61-63.

[6]李亚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J].科技资讯,2008(7):122-123.

[7]向颖.“立德树人”背景下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时代境遇与现实路径[J].教书育人,2016(28):4-5.

[8]李保强.从道德哲学看责任和公民责任教育[J].齐鲁学刊,2007(6):141-145.

[9]姜涌.论公民责任与公民义务[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24.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公民青少年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论公民美育
青少年发明家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