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8-01-01 00:43胡路阳罗兰
安徽化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申报复合材料大学生

胡路阳,罗兰,张 超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自教育部批准“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已经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七年。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训练实际上是将好的创意提炼成一个或多个科学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的过程,其中涉及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等,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探索的热情。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迅速,2001~2017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从107万增加到795万,仅2017年增加将近700万。在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毕业生质量整体下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迫在眉睫。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教育部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依托,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然而,在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与实践过程中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1)低年级学生申报意愿低和认识不足。主要原因与创新训练和教育计划联系不充分有关。目前,大多数创新计划与学生所学知识相脱离,导致学生不愿意花费过多精力在该训练上。即使申报,也仅将其作为普通训练,未作为一次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机会,不重视该训练,投入的精力有限,缺乏主动精神。另一原因还与学生知识系统性较弱,参与项目申报前,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不能与工程实践、实际需求相结合,所学知识离散、不系统有关。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多,接触到的专业知识较少,项目参与需要“材料科学基础”“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原理”等课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申报的课题缺乏原创性。原创本指基础研究,具有原发性、再生性、整体性的特点,一系列新的更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或技术成果。尽管实施主体为大学生,训练项目应该以学生的创意为基础,但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的局限性难以将创意提炼成科学问题,因而存在借用研究生的课题或指导教师的项目为创新训练课题的现象。对于学生而言,确定选题后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需要与老师和同学多次讨论确定研究内容。该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借用他人课题成为一部分学生申请项目的捷径。这种课题的申报实际上也隐性地催生了学生的懒惰心理和态度,影响学生的学术道德,违背创新训练的本质。

(3)重申报、轻实践或重结果、轻过程。很多学生申报创新训练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得到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锻炼,而是为了获得奖学金或者保研机会等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这一名誉。同时,由于创新项目主要依据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等进行评价,一些学生为了尽快地完成这一任务,忽视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收获,忽略了探索过程中学习的内容。

(4)缺乏团队合作与持之以恒的品质。创新训练项目虽然是以团队进行申报,项目实施的主体仍是申请人。一些同学遇到问题时认为是自己的事情,缺乏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在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面前开始退缩,不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甚至放弃自己获得能力提升的机会。事实上,项目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之间的通力协作与配合,完成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团队的相互配合。参与创新训练项目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这对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很有必要。

(5)缺乏时间与方案的合理安排。一些团队成员在项目实践初期兴趣高,做事积极,随后团队成员逐渐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表现为时间不够,没有精力等,其主要原因是时间和方案实施的合理统筹出现问题,没有调动项目成员的积极性,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分配。在学习和项目实践同时进行时,不能高效地利用课余时间。

(6)项目实施缺少统一场所。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多数高校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不足,有些项目实施缺少实验场所,或没有仪器设备,或缺乏研究材料,这些不足阻碍了大创项目的深入和全面开展。

针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创新项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等多方面探讨解决方案。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学生创新的持续性,对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从何角度去思考去解决,如何合理分配成员的工作,如何将项目的内容举一反三进行有效的拓展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达到培育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养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1)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在学院内举办各种创新交流活动,开展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在专业内营造浓厚的科研与学术氛围,使越来越多本专业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有效激发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形成了良好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

(2)建立创新训练共享平台。利用学院的网络资源,建立复合材料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成果的共享平台,面向本专业各年级学生开放。通过创新训练活动的辐射作用,创造出浓郁的创新氛围。借助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创新项目的运行情况,并与有兴趣的项目组成员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中获得具有原创性的课题。

(3)注重创新训练过程与团队合作。“创新训练”项目选题不仅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关系到项目创新训练的效果,应构建质量监督体系,各学院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并及时解决突出问题。针对项目的运行管理,学校应在项目运行中期组织全校范围内的中期检查,从项目进展、阶段成果、存在问题和下阶段计划等方面进行展开。对于中期检查为优秀的项目,学校组织全校范围的交流并将其成果与经验进行推广。在团队合作方面,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利用微信群、QQ群等交流手段,在团队内进行项目内容的分配和调整,对于各组员遇到的问题,积极交流,同时指导教师参与其中,协助申请项目等问题的解决。

(4)开放实验平台,提供环境支持。针对复合材料专业的特点,积极开放创新训练的实践平台,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对于需要进行性能测试的实验,开放测试设备,让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项目实施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对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积极开拓校企合作,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入全面地开展项目研究,促进成果转化。

(5)增加奖励机制。对取得较好成果的项目,追加经费,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对积极参加并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分别计入1~3个创新学分,或抵冲部分实验或实践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训练的积极性。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直接面向学生立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大大激发了他们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项目中的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理念也符合更多复合材料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训练的宗旨。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项目作用,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仍值得每个学生和老师思考。总之,自“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以来,复合材料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强化,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热情,营造了高校的创新氛围,对促进创新培养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申报复合材料大学生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