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化工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探索

2018-01-01 00:43徐光年金俊成
安徽化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课程

徐光年,金俊成

(皖西学院,安徽六安 246700)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工行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严重脱节。因此,对传统的化工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保证这种转型升级顺利实现,除了有相应的物质保障以外,急需一大批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积极探索和改革化工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大学毕业生,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方案拟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成熟经验,总结并吸收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调整学分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完善管理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模式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1 目前高校化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保守

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往往只从学校本身的教育情况或者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上单方面进行考虑,缺乏与专业发展前沿以及社会行业发展动态建立联系。保守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但普遍对这些理论的掌握十分僵硬,难以做到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更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以创新创造为基础的大学生创业更是无从谈起。

1.2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停留在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

1.3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流于形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搞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1]。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少被当作单独一门课程出现在大学生的课表上,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2]。有的高校虽设置有毕业生创业指导中心,但也仅仅停留在创业团队创业过程的扶持上,如鼓励学生自办公司、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等,这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虽然会有一定帮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在校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学生修习课程的时间和学分越多,参加指定活动、完成指定作业越多,就意味着其自主时间、自学机会以及个性发展机会越少。传统的思维定势是“加强某种教育=增开某类课程+增加某类活动或作业+增加某类学分要求”,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势必造成学生应付、厌学等结果。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从整体角度看,国内大多数高校为大学生安排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是依附到就业指导课程上。从个体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未能做到为学生分析出社会切实的行业实际,未能为学生指出市场上行业的发展前沿,更未能做到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行业市场动态,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无疑是不能吸引大学生积极迈出创新创业步伐的。

1.4 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偏科”严重

国内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定位普遍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严重偏向了纯粹的理论教育,几乎完全忽略了实践教育。高校普遍没有以专业对学生进行区分,笼统地把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合并在一起并安排到同一个就业指导课程上来进行,没有以专业区分不同的学生并为创业教育单独设课。创新创业课程大多由校内经济管理类教师或学生辅导员等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理论型教育工作者负责,缺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课程。这些表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已经出现严重的“偏科”问题。

1.5 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育团队匮乏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现状来看,这个团队基本由校内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理论教师或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校内相关理论教育工作人员组成,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教育工作人员非常匮乏,导致普遍缺乏与社会接轨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能力,教育团队不能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发展让人担忧。

2 化工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养

(1)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训。依托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等渠道,定期为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提供培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邀请兄弟院校定期组织课程研讨和座谈,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理论水平和授课技能。不定期开展各类学术沙龙、报告讲座等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意识与能力;依托校友会的资源,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研究所等社会单位观摩、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在新教工培训中增加创新创业教学培训的报告、研讨,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创新教学能力。把青年教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生力军,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锻炼项目,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对全体青年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

(2)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库。从校内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一批教师,投入到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中去,建立校内稳定的专职创新创业项目指导队伍。根据课程及项目指导需要,聘请企业家、创业家、专家学者和校友担任创新创业工程化课程兼职教师,弥补校内教师实战经验不足,从而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3]。到2020年,力争形成100名左右由科技工作者、企业导师、专业教师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2.2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课程集群

学校鼓励教师对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性教学的改造、组织和研究。按照统一规划,形成具有化工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集群”[4]。

(1)提高“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学比重。鼓励专业教师转变“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观念,建立以“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重构教学课程内容,加强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等课外学习活动的结合。特别注意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前沿热点问题及其进展,增加问题研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开展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现创新性教学方式。到2020年,完成对主干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培养,力争完成在十门左右课程中实现创新性研究性教学,首先实现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向创新性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每位教师和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中来。

(2)提高研讨课的教学比重。采用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创新创业思维。到2020年,力争开设新生研讨课达到10门、高年级研讨课20门、交叉班研讨课5门。

(3)提高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的教学比重。通过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创业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成功率,确保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一次以上。

2.3 强化校内外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

(1)建设皖西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在大学科技园内改造场地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一定时间的免费办公场所,为学生提供公司注册、法律和财务等创业所需要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开辟专门场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定期邀请企业家、创业指导师、投资人等开展创业讲座、沙龙,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咨询服务;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展示、交流空间,为学生寻找投资搭建平台;凭借师生担保可零首付场地费用及部分设备费用,切实解决初创团队融资难题。

(2)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基地。依托大学生创新基地开展以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校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相关实验技能培训;组织校内科技竞赛活动和组织参加全国和省市级大学生竞赛活动;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为学生举行讲座和座谈。通过“专家讲座、热点讨论、经验交流、形势报告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组织人员开发基地网站,方便基地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交流活动,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创新基地应建立科学、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3)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化工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实现现代化工对其专业人才的要求。依托技术资质培训认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四个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形成高质量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体系,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能力强、基本具备化工工艺工程师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2.4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完善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习效果评价,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实行综合作业、报告陈述、论文撰写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开展常态化学情调查,严格规范过程考核管理,强化考核内容的开放性、综合性,实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健康的评价与辅导,构建面向人格发展、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的综合发展评价体系和咨询平台[5]。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2020年力争实现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在低年级配齐导师。进行用人单位调研,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加强用人单位数据库维护,完善就业市场分析报告与毕业生调查;针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实际流向情况,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需求,对比毕业生预期就业与实际就业状况,列入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5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案细化和督导落实

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中,推进学院、专业细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完成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改革。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年度报告,或在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重点报告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问题等。

3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各种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毋庸置疑,不同专业各有各的特点。本文研究了目前化工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关于化工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可以相信,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能真正运用到化工专业双创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化工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