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2018-01-01 00:08
安徽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安徽省双创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助推省硅基材料产业技术取得新突破

由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硅质原料深度提纯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安徽省在硅质原料分级利用、微粉制备、深度提纯、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TFT—LCD玻璃基板用石英粉的国产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针对安徽省玻璃产业发展需要,2015年省科技重大专项在高性能硅基材料领域组织专项攻关,针对光伏玻璃、硅基建筑节能材料、电子级多晶硅、玻璃纤维等方面的共性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了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立足省内及周边丰富的石英资源,着眼硅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需要,承担了相关研究工作,省市财政共支持400万元。一是开发出“选矿提纯+控制磨矿+二次精确分级”及污染控制技术;二是研究了高纯石英原矿石的分级利用规律,开发出“煅烧水淬+粉碎+高梯度强磁+水力分级+阴、阳离子浮选+酸浸+高温氯化+深度清洗”工艺;三是研发了“选矿提纯+一次硅微粉制备+二次硅微粉制备+火焰熔融法”组合工艺及全氧燃烧悬浮球化装备;四是探究了石英矿物表面薄膜铁、裂隙浸染铁、含铁铝硅酸盐等与酸热化学反应机理,开发了一种连续的热化学选矿工艺及高温均化反应装备,解决了深度除铁难题,实现低档石英资源在低铁(超白)玻璃等行业的高端应用。上述技术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产业化,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项目建成了高纯超细球形硅微粉中试线和TFT-LCD玻璃基板用石英粉中试线,为安徽省千亿元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原料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三年内可增加销售收入2亿元,新增利税2000万元。(司大杰 供稿)

安徽省出台方案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安徽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发挥科技奖励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作用。

一是规范科学技术奖设置。省政府设立一项省科学技术奖,省政府所属部门,市、县(市、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其他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的机关,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不再设立由财政出资的科学技术奖。鼓励社会力量遵循公益化、非营利化原则,设立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遵守国家法规、维护国家安全、严格自律管理的科学技术奖项。

二是调整省科学技术奖奖励种类和数量。优化奖励结构,提高奖励质量。在现有“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合作奖”4个奖种的基础上,增设“安徽省技术发明奖”奖种。改革后,省科学技术奖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50项。

三是完善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与评审规则。调整奖励对象要求,由“公民”调整为“个人”;实行提名制,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进一步简化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建立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科办 供稿)

安徽星创天地建设经验在全国推介

9月19日至21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在江苏邳州市组织召开2018年全国星创天地工作推进会,32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以及部分优秀农业科技企业代表参会。安徽省国家级“星创天地”——屯溪区电子商务创业园星创天地作为7个典型发言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荃银高科“现代青年农场主”星创天地在会议期间以微视频方式进行了专题展示(全国共展示四个)。

“星创天地”是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其目的是通过打造“星创天地”,培养带动众多科技特派员、农民工、大学生持久深入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推动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低成本化、便利化和信息化。截至目前,安徽省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59家,总数居全国前五。据科技部农村中心《星创天地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和2017年度),安徽省共5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入围全国前二十。(周广亮 供稿)

安徽省出台行动方案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日前,安徽省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共18条,旨在破解阻碍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断强化高质量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引进。一是支持产学研合作,重点面向在皖高校、科研院所,每年遴选并立项支持一批创新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工程化研发,持续提升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成熟度。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导向,聚焦安徽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把成果转化作为省科技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和验收的重要条件,着力提供一批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三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和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重大突破,催生一批高质量重大科技成果。四是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计划,以股权投资或债权投入方式,每年遴选支持一批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办公司或与省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五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等对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寻找捕捉,健全支持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运行机制,对寻找捕捉科技成果在皖转化并产生效益的机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深入推进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安徽科技大市场,培育和发展全省统一的科技大市场,成立公司制企业法人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经营管理,赋予技术交易功能,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定期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对接交易活动。二是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和水平,出台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若干政策,鼓励多元建设孵化器,支持发展专业孵化器,完善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健全孵化服务体系,加强资本金融扶持,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创业孵化服务品牌,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三是鼓励大院大所在皖建立成果转化平台,对省内外大院大所在皖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等成果转化平台的,按规定享受省支持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政策。四是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选拔初创企业和成长企业优秀项目,省科技专项优先对获奖项目给予支持。五是建设省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安徽创新馆建设,支持安徽创新馆设立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引进业内知名机构运营管理,将安徽创新馆打造成集科技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交易场所。

重点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一是大力培育高质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研究出台安徽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绩效评价工作,形成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科技中介服务法人实体。二是设立运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每年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扶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支持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和保护。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促进更多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申报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集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四是推进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宣传推广科技成果评价等相关标准,引导有条件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市场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评估。强化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服务技术交易。将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列入省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

更好发挥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一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法规和政策,督促指导国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严格落实各相关规定,切实发挥促进成果转化法规政策的效用。二要积极落实技术性服务增值税减免政策,对高校提供的符合法定条件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依法免征增值税。三要大力推进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充分发挥县(市、区)级科技部门作用,联合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定期挖掘企业和行业技术需求,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对接,不断促进县域企业吸纳技术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提质增效。(孙刚 供稿)

安徽首批认定新型研发机构20家

日前,安徽省科技厅公布了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名单,共有20家机构被认定为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均为以开展产业技术研发为核心功能,有稳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具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科研仪器、设备及固定场地的独立法人科研组织。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于深化科技体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担负着加快建立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有效供给,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研发和服务网络的重任。

此批认定的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一是产业涵盖全,全面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绿色低碳、信息经济等全省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领域。二是性质多样化,为具有企业、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等性质的独立法人研发实体。三是运行市场化,拥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高效率的决策机制、合同制的研发机制、绩效式的分配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化运营的内部管理、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研发人员激励约束、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四是研发产业化,以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为主业,并在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二次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育成、产业投融资、综合性科技服务等方面各具特色。

据统计,20家新型研发机构共集聚研发人员1115人。2016年和2017年共投入研发费用5.53亿元,实现总收入11.53亿元,其中研发成果转化收入2.52亿元。近两年获有效发明专利259项、制定国家标准18项和行业标准33项,创办和孵化企业300家,累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208家次。

下一步,安徽省科技厅将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扶持和大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发展,支持其集聚优质创新要素、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将其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资源的汇聚平台、高端人才团队的集聚平台、产业先进技术的集成平台、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平台,为加快建成创新型省份作出贡献。

(孙刚 陈鹏 供稿)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机械产品数控化创新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2018年9月11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合肥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机械产品数控化创新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该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在机械产品数控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发的农产品色选机等若干装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由合肥工业大学牵头实施,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捷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同完成。围绕安徽省农产品智能分选设备、金属成形装备和自动化包装机械特色行业,开展机械产品数控化创新研发及应用,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该项目突破了微色差物料筛选、混合物料多目标识别、色选机一键智能化,折弯反弹补偿、折弯干涉检测及优化,包装机械结构优化、动态性能分析、高速视觉检测和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剪板机、折弯机数控系统;建立了安徽省机械产品数控创新示范工程技术服务及培训体系,为安徽省机械产品数控创新示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取得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发表论文15篇,制定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6项、企业标准6项。累计应用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系统4300余套、伺服驱动及电机2200余套和数控化设备4300余台,实现年销售收入约24亿元。(司大杰 供稿)

安徽打造三类“双创”平台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为导向,依托高新园区、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创新资源密集地,精心打造“双创”平台,持续推进“双创”工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迈进,全省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

依托高新园区建设“双创”平台。安徽现有省级以上高新区20家,注重依托高新区创新资源,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合肥高新区、芜湖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全省创新创业的“主阵地”。如合肥高新区把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契机,积极打造以创新驱动发展和“双创”生态环境为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优化“双创”发展生态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合肥高新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全区新增企业11704户、新增就业人数约13.43万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2户,新增“双创”载体27个。2018年5月,合肥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累计建成众创空间33家(国家级9家,占全省38%),孵化器19家(国家级7家,占全省35%),加速器8家,孵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200余家,并在全国率先建设了混合所有制孵化器,不断提升专业孵化服务水平。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合肥的量子通信、智能语音、光伏逆变器、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等79项创新成果中,80%来自高新区企业。

依托高校院所建设“双创”平台。注重依托高校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众创空间等支撑平台,已成为全省创新创业的重要“增长源”。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聚焦精准用药技术、生物医学光学、特种焊接、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实现新突破,4个“双创”服务平台——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合肥创新院2017年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3年从市级到国家级孵化平台的跨越。目前,合肥创新院已累计孵化企业60余家,创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3个,帮助企业获得投资超2亿元。2017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功入选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积极推动量子、类脑智能、未来网等3个国家级重大平台入院建设,建成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联合实验室50家,孵化企业222家,汇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572人。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已组建各类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20个,累计引进创新团队47个,孵化企业55家,获知识产权授权37项。中电科38所组建的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依托公共安全领域技术优势,组建智能传感、微波光子学、极限粒子源成像等专业研究中心,已形成128人研发团队和15个创新创业团队,孵化的博微太赫兹成为国内太赫兹安防领域领军企业,获批央企改革创新试点。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双创”平台。支持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打造行业创新创业载体,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如合肥荣事达积极探索“双创中心—合伙人制—事业部制”创新创业模式,创造了创新创业项目零死亡率的神话。2016年以来,企业相继获得工信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务院办公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工信部“2017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单位”、科技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荣誉称号。位于合肥高新区创新产业园的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小米生态链开展创新创业,是小米生态链唯一一家聚焦于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公司。2018年2月,华米科技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在美股上市的安徽企业、首家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李丹丹 供稿)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安徽省双创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