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为改造型激励方法在高中生生活的应用

2017-12-30 21:48:18湖北武汉中学湖北武汉430000
数码设计 2017年15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归因

潘 婷(湖北武汉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是一种为达到预期的目的研究,充分的认识环境对人行为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深刻的理解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内涵,通过巩固和发展积极行为,转变或消除人的消极行为,达到消极变为积极的目的。根据其对人不同的情况所归纳的改造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1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由斯金纳在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一书中提出的,它的特点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衰减[2]。正强化是利用一些具有刺激性的事件去规范人们的某些行为,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去鼓舞符合目标的行为,进而使得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一种改造方式。负强化是提前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不符合规定和这些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从而使人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规定的要求去做。这两种强化理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所使用的方式有差异。惩罚是制造一些让人们感到不高兴的环境或减少让人们对环境的满意度,从而达到消除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衰减是减少或消除对人们某些行为的强化,以此来达到这种行为出现频率的目的。

1.2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的社会学家弗里茨?海德在1958年《人际关系心理学》提出的[1]。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从而可以达到改变人行为的目的的一种理论。其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人们的内心活动所产生的因果关系、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事实上人在归因时并非理性行事,而发生的原因无外乎是这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研究表明,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内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景归因(外因)。二是对个人的行为及产生的结果对其心理素质和个体间的差异做出的推论;三是进行期望和预测,就是从人们过去的一些行为去预测的结果在特定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1.3 挫折理论。挫折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人会消极面对,也有人会积极面对。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挫折这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另一方面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为了保持人们在生活中的积极性,减少因挫折产生的消极行为,所以研究人员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形成了挫折理论。这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2]。

2 行为改造型激励方法在高中生生活的应用

2.1 强化理论在高中生生活中的应用。在第一部分已经简要的介绍了强化理论的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1]。

(1)正强化在高中生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授予荣誉,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对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授予荣誉称号,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优秀学生的先进性,更能使其它学生向榜样看齐;二是给予奖资助,可根据不同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表现进行奖学金的评选。

(2)负强化在高中生生活中的应用:一是给予处分,对于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按照要求对他进行不定程度的处分,以示警告;二是取消其评选奖学金的资格,从而可使学生尽可能的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概率。

2.2 归因理论在高中生生活中的应用。归因理论是从内因和外因这两方面去解释某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其中内因法在高中生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内因法经常用来分析学生的某些行为,经常性发生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其性格、情绪及思想等因素导致的。对于这类学生,学校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方面着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等,加强其管理。外因法所针对的学生是偶尔发生的一些行为,他们可能因为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的。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忽视外因所导致的结果[3]。

3 结束语

科研人员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行为改造对人的激励作用,本文通过对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的详细论述加深了对行为改造型激励方法的认识。一方面要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善用各种理论来激励高中生行为,采取积极的学习模式,改善其生活态度,甚者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不仅仅是高中生的高考分数,更多的将注意力投放在其心理状况上,给于高中生一些鼓励或者帮助来激励他们的行为,灌输正面思想来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生活。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29:46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选调生成长速度缓慢的外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商(2016年17期)2016-06-06 17:04:08
煤峪口矿内因火灾隐患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机电信息(2015年3期)2015-02-27 15:54:48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