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津玮(湖北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按部就班的按照高中课程的实验标准课本教科书中的方法来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做完后的实验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这同时也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与麻烦。因此,在按照课本知识的主线完成实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从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优化一下,结合实际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与改进。
按照该实验的要求,我们该选择的是较为理想的植物细胞来观察有丝分裂活动,选择细胞较大,根尖较粗的植物来做实验,最终觉得洋葱最适合。但是,洋葱的选择是有时间的,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此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
植物的根尖培养要注意方法。在实验前3至4天,取一个洋葱,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像一些较小的种子如油菜花,我们就可以将培养皿的底部和盖都裁好合适大小的滤纸并用清水将其湿润至倒扣无液体留下,盖子上的滤纸要裁剪大一点,刚好能把玻璃盖的侧面都能挡上,再用水将滤纸润湿,用手摸起来是湿润的却不滴水,然后再将种子摆放至湿润滤纸上,放至25度左右的适宜条件下,滤纸定期检查,不能太湿,以防根尖太细,细胞的分裂能力弱,分生组织部位太少,不利于后期的取材和制片观察,也不能缺水导致太干燥,那也会会严重影响实验材料的出芽率,导致没有实验材料[1]。
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夹取根尖的次数比较多,为了防止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将根尖的分生区因后期的解离变软后因夹取而弄散丢失分生区,在后期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取材料时将根尖多取一厘米左右,那么我们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用镊子夹住根尖的上部分,有利于降低分生区的损耗,再在夹取根尖最后一步时将多余的根尖部位去掉,只留分生区部位,过多的根尖也只会造成细胞的重叠,不利于后期的显微镜观察。
根尖的解离目的是用解离液中的盐酸溶液将细胞间的中胶层溶解,使细胞不粘粘,分离开,有利于后期的单层细胞涂片,也有利于观察分裂相。不同的温度环境条件下,根尖的解离时间的效果是有区别的,温度较低时解离时间就会变长,为了节省时间,更好的完成实验,我们可以采用水浴的方式加热,将实验材料放入60度的恒温温水里加热1-2分钟就可以使根尖变透明变软,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装片后根尖的染色。片子的染色是为了我们更能直观的将染色体和细胞质清晰的分辨出。若是按照书中的方法我们很难清晰的看到分裂相。染色时间太短,会使得着色较浅,不容易区别出染色体;时间若是太长,染色体染色太深,会使得视野内多数都是一团团的紫色,更是分辨不出哪些是染色体和细胞质。对于着色比较困难的木本植物,我们可以进行一次预染,然后再进行一次吉姆萨然也进行染色,在染色的时候要一边进行镜检,看看上色程度,找到合适的就赶紧将染液倒掉,然后用水流轻轻的冲刷玻片的背面,这样就防止了背面的染液阻碍我们观察分裂相了。
染色体根尖的制片有两种:
4.1 压片。直接在载玻片上放好解离后的根尖,然后再放入盖玻片,用镊子轻轻的敲,知道根尖都均匀的散开,该方法注意的是根尖部位不要取太多,这样只会让细胞重叠,很难观察到清晰的分裂相,还有就是敲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太使劲就会将载玻片敲碎了。在敲的时候,要一边敲一边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是没敲开,那细胞就会太密,互相重叠,影响观察,慢慢敲,慢慢观察至细胞逐渐出现单层就可以了。
4.2 涂片。将载玻片用纯净水清洗干净,然后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后,使用时拿出来要在盒里加入冰块。直接取一张洗干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间滴一滴固定液,然后将解离好根尖用镊子夹起直接涂在载玻片的中间位置上,注意不要一个位置重复涂点,这样只会使染色体重叠,不利于后面的观察,涂完后再滴一滴的固定液吹一下,并将多余的液体甩掉,最后再在酒精灯上撩一下,将染色体固定在玻片上。
结语:经过上述几点对有丝分裂实验方法改进的讨论,要注意到取材和制片还有染色这三个重要的关键步骤在做实验室要尽可能的合理的改进,这对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很重要。而我们这篇文章就讨论了这几个方面,所以,就会觉得整个实验就会成功率高很多,因此,我们做实验不要一味的只是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我们也要多多查阅资料,尽可能的改进一下实验方法,达到更好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1]王
晨昊.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改进[J].科技视界,2017,12(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