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德 李旭东
高考历史全国卷非选择题之必考题模块共有两道试题,一道是25分,一道是12分,这两道试题对于考生提高历史分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命题规律
1.25分题的命题规律
(1)从考查内容来看,有些试题游移于教材之外,但多数试题直接涉及教材内容。
(2)从通史来看,全国卷近四年都考查中国古代史,近三年都考查中国近代史,考查内容基本定位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部分,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没有涉及。从模块来看,近两年考查必修三文化史、必修二经济史的内容,必修一的内容没有涉及。
(3)综合性强,要么是必修一与必修二、必修一与必修三、必修二与必修三结合起来考查,要么是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结合起来考查,但没有出现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史结合起来考查的情况。
(4)试题的设问基本上为背景、原因,属于原因类题型;强调特点、变化、不同之处、发展、相同之处、共通之处,属于比较类题型;说明态度、主张,属于内容类题型;突出影响、启示、评价,属于影响、评价、启示类题型。
2.12分题的命题规律
(1)考查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没有游移于教材之外,必修一是考查的重点。从通史来看,考查内容基本定位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但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基本上没有涉及。
(2)综合性强,要么是综合考查必修一与必修二,要么是综合考查必修一与必修三,要么是综合考查必修二与必修三。
(3)问题不确定,回答的角度具有多样性,因而答案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4)试题常用的提示语有“提取”“说明”“探讨”“自行拟定”“阐述”等,求答项主要包括论题、信息、建议、理由等,基本上是观点论证型试题,即要求考生先提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阐释论证或说明理由。
寻找解题方法
(2017年全国卷Ⅱ·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的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
【分析】(1)“审”,即审题。审题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通观全题,明确主题;②审四语,即限定语、提示语、中心词、求答项;③审分值,根据分值写要点;④审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答题范围。
(2)“读”,即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就是要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独立还是互补),明确主题,不要纠缠于个别的字、词。阅读材料,一是读材料的提示性文字(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在材料的末尾),二是读正文。正文一般会说明时间、人物、出处等历史基本要素,考生可通过时间把握历史背景、阶段特征等。如通过“雍正时期”把握明清前期的情况,通过“1872年”把握洋务运动时的特征;通过人物明确重大史实、阶级关系、国家利益等,如本题提到的人物为“李鸿章”;通过出处了解时代背景、阶级立场、史学观念等。读材料时,考生要标记出关键词、关键句,再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就能较好地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明确材料中的史实、论点和各段材料的侧重点,以及作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立场、观点等。
(3)“联”,即联系与试题有关的知识。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材料内容肯定会与课本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命题者在命制材料解析题时,不论是用新材料,还是用史学家的结论或历史现场人的话语,抑或是与考生学习的观点相左的内容,通常会先确定一个知识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去选取材料。考生一方面要准确解读材料,找出符合设问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主动地联系所学知识,建立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问题——材料——教材”三者的联系,调动相关的历史学科知识,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对应到所学的知识点。如本题要联系的教材知识为抑商政策、近代的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等。
(4)“组”,即组成答案要点。①答题时要紧扣设问,做到问什么答什么,量分答题,如本题在回答“差异”的基础上,还要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②在组织答案时要结合材料和设问的提示信息,对应好相应的历史阶段,进而回忆所学知识,重组知识要点,如本题要联系两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进行分析。③答案要点要做到简洁明了,尽量将得分的关键词写在前面。④答案要点要科学完整,要运用历史概念,论述全面,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层次分明、面广点细,叙述时要准确使用历史语言。⑤多写答案要点。非选择题是考生写答案要点,阅卷老师选要点赋分。
(5)“规”,即规范答题。答题的语言和文字要规范,注意答题的先后顺序,做到層次分明、逻辑严密、书写工整。①要点化,历史评卷是采点赋分,考生应该根据分值来确定要点的个数,如果某一问为3分,很可能这一问有1个或3个要点;如果某一问为4分,很可能要求答2个或4个要点。如在本题中,总分为15分,两个时间段的差异各为1个要点,原因就得为3个或3个以上。②序号化,解答时要按问作答,标明求答项,每个答案点都要标上序号,如①②③。③合理安排卷面空间,卷面清洁,字体工整,尽量不涂改,不留空白。
【答案】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揭秘提分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广大考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分数。
1.利用教材内容,加强知识储备
教材是高考备考最好的素材,考生一定要重视。例如复习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课中的“英国责任内阁制”时,考生可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再如复习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时,教材对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考生可以设置问题——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丝织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考生长期这么做,一方面能掌握、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又能利用教材内容提高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回归高考试题,加强针对性训练
在所有的试题中,高考试题是最经典的试题,那么考生怎样利用高考试题进行训练呢?
(1)每题限时完成。根据文综试题的题量和时间安排,25分题必须在13—15分钟完成,12分题也得在10—12分钟完成。
(2)进行评分。限时完成后,要根据答案要点进行评分,将每题的得分登记在册。
(3)仔细分析答题情况。一要梳理正确的答题思路,二要寻找自己在答题上存在的问题,如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没有正确审题、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不强等。
(4)总结各题的解答规律、方法。历史试题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有解题规律与方法可循。在对25分题进行训练时,考生可按下面的要求来训练自己:①审设问,找出求答项、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②找关键词、关键句;③联知识;④组答案,书写做到序号化,找出答案要点以及答案要点在材料或教材知识中的依据。
3.掌握答题规律,妙解12分题
纵观近几年全国卷的12分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为历史阐释题和历史探讨题。历史阐释题即提取信息型试题,一般是观点提炼加上阐释说明;历史探讨题也称判断型试题,一般是观点判断加上论证评价。
(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 “阐述”“阐明并论述”。答题步骤一般分三步:①材料的观点(是什么);②论证过程(为什么);③提升小结。
(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探究”“探索研討”。答题步骤一般分三步:①考生的观点(是什么);②论证过程(为什么);③提升小结。
三段式的论证是提高得分率的关键。第一段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段分2—3个角度(史实)进行论证,第三段进行小结,升华观点。
求学·文科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