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摘 要:让孩子去看去读去思考,慢慢地去感悟,发散地去理解,边思考边对照课后的作业或者练习册上的作业。自己去发现去思索,让课堂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不是一味地被老师的问题带着走,这我想应该是现有语文课堂上更要有的状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效益
现在的语文课总是太热闹,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师制作了异彩纷呈的课件,令人应接不暇。课堂上学生或小组合作,或拓展辩论,或表演课本剧……很是热闹。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语文课堂也是这么轰轰烈烈开展的。起初,学校推行的“30+15”课堂模式, 让我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语文课该怎么上了。每节课都在频繁地看手表,狠掐15分钟的练。后来,练的时间保证了,但讲得太匆忙,讲得太肤浅,没有前面讲的铺垫,后面练的效果又不佳。困惑、心急,把自己逼到了山穷水尽。实践、摸索,渐进柳暗花明。其实,细想起来,新颖、富有趣味的语文课堂固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表面的热热闹闹有时候在语文课上去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教育引导功能,使语文教学看似有很高的语文热情但是过后语文素养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对语感的均衡发展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提高。且思且行中才发现语文课堂太需要一方“宁静”之土了。
当下,有些语文课堂,老师讲得荡气回肠,课堂上举手如林,学生对答如流,有人认为这是活跃的课堂,精彩的课堂。但细细一想,这样的课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吗?没有了静思默想,学生能发现疑问吗?能咀嚼品味吗?能自读自悟吗?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如何更好地去诱导学生自己怎么去发现文章之美,语言之妙。方能集中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更好地去激发他们对待学习的兴趣,也不至于在课堂枯燥乏味。这个过程他们就会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体验空白学生就会自己去品尝。
最近,一位老师听完我的课后,很委婉地指出气氛没以前活跃了。但我想,充满活力的课堂不排斥“静”。留一份静,让学生静心思考。这份静表现在学生的阅读中用心与文本对话交流,可以让学生与课文的思维碰撞走向更深处;让学习多了一份激情,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驰骋。同时发挥并保持老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我们关注学生思维的生成,并非“脚踩西瓜皮”,随意发挥。必须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地拓展延伸。学生深入地思考,积极地思维,情感的酝酿,默默地对话,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给不可预测的事件留下展开的契机。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在“冷场”的背后是在这样“冷场”的熏习下,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语言表达也更流畅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在这份静待中得到提高!
且来看看《记承天寺夜游》两种不同教法。一种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梳理字词,理通文意。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的复杂情愫。另一种采用“三读”方式教学。一读,读出文言味道。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特别抓“念、盖、但”三字指导朗读。二读,读出空灵月色。抓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体会写景的精妙。三读,读出复杂情愫。学生默读,感悟闲情。在教学时,教师成为了一位“等待者”,在孩子思维碰撞的思考时间中,静静地等待孩子的发现以及思考过后的那份精彩。于是,课堂在十几分钟“冷场”之后活跃了,学生畅所欲言: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这样的点拨一环紧扣着一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由陌生到熟悉,再由熟悉到深层的思考,慢慢去理解其中的意蕴,慢慢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升华到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抽象渐渐到直观再到思维的形成,由不理解到自己去探索理解的学习主动形成。
练笔,让课堂更高效。在著名语文教师孙双金的好课观中,有四点: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其中尤其谈到了练这一个问題。他说: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个通病是讲风、问风太盛,教师顽强地表现自己,搞“满堂灌”。我们反对那种一味地只是教师在台上单独讲授、搞“满堂灌”,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听和死记硬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讲”,我们却不能一概予以否定。讲是必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讲”。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能单单是书本知识不断反复的讲解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而是应该要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性情,既启迪了思维又得到了美的享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涉及课外的社会生活,由理论知识而延及社会人生。这些课堂教学内容对促进青少年的德智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会对学生思维悟性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是任何的作业练习以及课堂练习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上课的兴趣点、接受知识的情况以及切合实际的事例特殊性等来决定使用。语文课的魅力也往往在“老师的讲”上显现出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语文教师的功力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美育的学熏陶渐染,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
但针对我校生源情况,语文教师更要善于搭建练的平台,让学生的训练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让课堂作业回归本位,让更多的孩子能在课堂上投入地完成。在讲风太盛的今天,强调课堂15分钟练的时间尤其必要的练习要“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习的设计要和本单元、本课文的训练目的一致,讲什么就应练什么,讲练结合。不同年段,不同课时,训练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其次练习设计要巧妙、新颖、有吸引力。另外,讲练要紧密配合,讲了什么马上就练什么,不能今天的拖到明后天才去练,否则讲练脱节,练习起不到及时巩固的作用,也就不能把知识转为能力。
记得曾经在某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语文课堂需要慷慨激昂地朗读,需要面红耳赤的争论,需要诗意浓浓的感悟,但语文课堂更需要一方安静的土地,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地与文本对话,让孩子们的思维自由驰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