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
摘 要:中学时期是正值人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同时对人格发展也极其关键。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效果最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提高学生自我修养,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灵活应用创造力。文章将对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创造性人格
中学美术教育是当今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较好的方式,因为中学时代是人格塑造最优的时期,思维逐渐独立,并且有执行力,是创造性人格培养的良好基础。中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格这方面与其他学科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由于教育整体环境及思想理念,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并未得到较好的发展,导致其在培养创造性人格上的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创造性人格是在人与生俱来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培养所形成的。
一、学习兴趣是前提
1.必要性
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学习起来效率是事半功倍的。在现实美术教育中,学生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与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美术教育应当充满开放性,以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再进一步培养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创造性人格。且在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以称赞为主,给予学生鼓励与积极影响,使得学生有兴趣学习美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美术,探索美术,创新美术。
2.提高感知力
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運用较强的教学工具,使得学生从眼睛到心里逐渐体会到事物的美感,进一步深入分析,从直观视觉层次提升到理解感知的层次上,让学生切身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探索欲,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创造性人格培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3.多媒体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将学生带入艺术殿堂,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效果显而易见。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且多角度地接触新事物。
二、发散性思维是基础
1. 概念
发散性思维指面临困难时思考答案的思维的方式,既要有发散思考,对单一问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又要从发散性思维中找到最佳可行办法,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是形成创造性人格的基础。
2. 培养方式
培养发散性思维应由教师用科学、新颖且有趣的方式进行引导,类似“头脑风暴”,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观点,从而对事物能够一直保持新鲜感,鼓励学生发挥一定的个性,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三、情感能力是推动力
1.概念
情感能力是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推动力,直接推动其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情感能力,通过我们的视觉等感官感受世间万物,再有大脑思维定义这个物体是否存在美感,即形成发现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积极的情感能力能够正面推动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2.培养方式
通过情景美术教育对学生情感能力进行培养。方式一,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大师作品进行分析,供学生欣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作品,从而使学生有导向地结合自己的审美角度,提升情感能力。方式二,教师创造生活化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层次更深的作品,领会美妙之处,升华情感。方式三,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外出写生,锻炼其独立创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加上有趣的课堂环境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能力、发散性思维、审美能力及审美观,对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前提,发散性思维是基础,情感能力是推动力,三者皆为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中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这些部分也是美术教育的根本。所以中学美术教育与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际上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郑德胜.浅析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4):106-107.
[2]钟景华.浅析高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