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采煌
摘 要:泉州侨乡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木偶艺术,在木偶身上,除了造型、外观上和其他玩具一样外,它还因富有幽默而夸张、鲜明而又富有趣味性等其他玩具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且木偶戏具体形象,表演内容使人愉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接触大量的木偶角色、创设丰富的木偶戏环境、欣赏德育木偶戏、开展木偶教育活动,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渗透到幼儿美育中,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文章以刺桐幼儿园木偶戏教学为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木偶戏;幼儿;美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5-0070-02
美好的事物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具体,让人可以直接感知;一个是让人看了心情愉悦,引起情感共鸣,吸引力强。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木偶戏具体形象,表演内容使人愉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木偶这个载体能够很好地促进演员和观众的联系,演员所要传达的艺术,都是借助木偶这个载体进行生动的表演,配以台词说唱,让木偶艺术进行无界限的传达。由于木偶的表演特性,即使不用台词说唱,也能使不同国籍、不同语种的人明白演员所要表达的内容,所以木偶戏是无国界的,深受人们的喜爱。福建泉州有着优秀的木偶戏艺术资源,这些木偶戏艺术资源包括音乐、服饰、道具、木偶表演动作、木偶环境等,都是很好的美育内容。
一、巧挖木偶戏中的美,提高幼儿审美兴趣
1.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大量地接触各种木偶戏中的木偶
首先,可以在幼儿园活动室周围布置很多现成的及自制的指偶、掌中木偶、杖偶、提线木偶等,使幼儿经常处在有意无意地与木偶的相互作用中,虽然没有特意让幼儿与这些木偶互动,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木偶渗入到幼儿的大脑中。其次,在区域中投放各种不同种类的小木偶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表演,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再次,预先把要组织的木偶表演游戏的木偶和木偶剧故事利用下课时间播放,引导幼儿熟悉木偶剧的内容和角色,自由活动时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木偶表演技能。幼儿有了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大大提高木偶戏表演活动的有效性,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开展木偶剧表演《小兔乖乖》前,教师可以请大班的小朋友表演木偶剧《小兔乖乖》,并录像,经常在餐前准备时让幼儿观看。等到真正组织班级幼儿开展木偶表演《小兔乖乖》时,幼儿因为比较熟悉这个木偶剧了,兴趣很高,学起表演也很快,自信心也增强了。
2. 在形象生动的木偶戏情境中增强幼儿美的感受
木偶戏表演中的场景渲染、舞台气氛,能帮助演员更好地表达木偶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整个木偶戏剧本的思想内容。刺桐幼儿园的教师巧妙地利用环境布置、表演道具等引导幼儿欣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丰富幼儿对木偶戏的形象理解,增强幼儿对木偶戏美的感受。例如,欣赏木偶剧《绿色旅游》时,让幼儿先观察木偶表演台上的森林背景和台上的鲜花、各种自制木偶角色等,幼儿体验到了森林景色和这些花草树木的关系。于是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并引导幼儿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森林,森林里可能还有哪些美妙的事物。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幼儿安静、投入地倾听、想象着,仿佛身临其境。他们开心地说道:“森林太美了,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在快乐地玩游戏”“森林里太香了,我闻到了很多的花香”…… 幼儿们显然感受到了森林快乐、友好的情景。
3. 借助木偶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在愉悦的氛围中塑造美好心理
木偶是幽默、谐趣而又带有幻想性的玩具,能给幼儿带来新鲜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幼儿园教师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就应该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支持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因此,刺桐幼儿园的教师以木偶作为媒介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与幼儿共同制定了木偶戏活动常规,在愉悦、自然的氛围中,在平等、尊重、民主的状态下去贯彻、落实木偶戏教学活动。例如,在木偶区域活动前,教师幼儿共同讨论、商量,确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木偶区域观察记录表等。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参与木偶戏的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调整,有针对性地提供材料供幼儿活动。不随意干预幼儿的活动,发现问题时,教师扮演木偶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提出建议供幼儿参考,让幼儿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小木偶”提出的建议。教师以鼓励启发为主,树立幼儿自信心,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在幼儿遇到困难或者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借助木偶的形象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幼儿,如:“相信你能行的”“有进步了”“真棒啊”等。当幼儿做错或者失败时,可以说:“没关系的,你再试一试”“快成功了,加油”,当幼儿做对或者成功时,也要不忘给予“恭喜你,成功了”“真厉害啊”等语言肯定幼儿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指导中还要特别关注那些胆小、孤僻的幼儿,多以信任的眼光和亲切的语言鼓励幼儿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因为木偶艺术富于幻想性,它可以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它的角色不是人,道具也是代用品,这种拟人拟物的手法本身就有很大的夸张成分,正合乎幼儿爱幻想、爱虚构的心理特点,幼儿从心理上很容易接受,还能够在木偶艺术的带领下进行想象和创造。
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幼儿审美感受
1. 欣赏木偶环境,感受木偶的形象美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嘉礼作坊木偶作品,并将一些木偶戏的图片张贴在主题板上,同时将一些优秀的木偶作品以照片的形式布置在活动环境中,教师再为幼儿细致分析这些作品,引导幼儿去欣赏这些木偶的形象美。幼儿对各种木偶是非常感兴趣的,木偶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颜色的变化,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及兴趣。具有可操作性的木偶,对激发幼儿学习色彩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认知。同时,要引导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带着目的,如:你觉得这个木偶美吗?它的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美?引导幼儿从木偶的造型完整性、色彩、服飾等方面去欣赏,以此加深幼儿对木偶作品的感受能力,充分领略木偶形象的艺术美,提高幼儿对木偶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为幼儿表现木偶作品打下基础。endprint
2. 木偶戏表演大师进校园,拓宽审美感受的途径
刺桐幼儿园以请进来的方式,请泉州木偶剧团的表演大师来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木偶,向幼儿讲解制作木偶的方法、掌中木偶的操作技能、提线木偶的线的操作方法,还向幼儿讲解木偶发展史,观看木偶戏,等等。幼儿通过欣赏木偶戏、操作木偶、说说木偶的方式等,可以感受泉州侨乡木偶潜在的艺术美以及表演的艺术精华,进而更加喜欢木偶。
3. 欣赏德育木偶剧,以情感人,美化幼儿的心灵
刺桐幼儿园历年来保存了很多幼儿、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德育木偶剧,主题内容突出“爱”的教育,教师统整出这些木偶剧形成资源库,并且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开展的木偶教育课程。如利用木偶剧《小兔有礼貌了》开展课程活动,引导幼儿欣赏木偶剧,分辨小兔子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让幼儿懂得要讲文明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友爱同伴。又如用木偶剧《爱心彩虹》引导幼儿理解木偶剧内容,激发幼儿关爱长辈的情感。现在班上幼儿会主动关心每天没有来园的幼儿,当小伙伴生病了也能主动去关心,为同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家长普遍反映幼儿现在比较懂事,会关心家长。
三、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引导幼儿表现美、創造美
1. 开展木偶教育活动,让幼儿表现美
发挥想象和创造的作用,开展让人开心的艺术气息浓郁的活动,可以使幼儿的绘画能力、制作技能等得到锻炼。如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可爱的信封偶》《可爱的跳跳偶》,绘画活动《我喜欢的小木偶》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制作木偶时要注意色彩搭配和木偶五官、四肢位置的合理,最后幼儿做出来的作品都很形象、生动。又如结合“幼儿创造性思维比赛”,鼓励每位幼儿与家长以半立体画的形式制作“我爱刺桐园”的亲子作品,通过画、涂、染、撕、贴、剪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刺桐幼儿园的喜爱之情。活动呈现出来的作品在色彩、构图、创意、材料选择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作品也比以前大气,形象地展现了幼儿对幼儿园的美好憧憬。
2. 借助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创造美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材料,经济实惠,便于收集,同时操作性强,可以引导幼儿将这些材料进行创意变化,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木偶作品。比如可以提供饮料瓶、锅刷、一次性纸盘、月饼盒、纸袋、调色盘、毛线、茶叶罐、水管、夹子、纽扣、铃铛、报纸等让幼儿制作木偶。幼儿们用饮料瓶当成布袋偶的脑袋、用纸袋和毛线当成木偶的身体和四肢、用锅刷当杖偶的头、用茶叶罐当杖偶的身体、纽扣当眼睛、夹子和水管当四肢;用报纸折成纸球当提线仙的身体、用铃铛串线当脖子和四肢、用海蚌壳当头,一只形象逼真、富有动态的提线偶驼鸟就完成了;还有的幼儿用硬卡纸绘画成物体形象制作成皮影偶等。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木偶,让幼儿在创设的背景中表演故事;用乒乓球的一半当成木偶的身体、别上回形针,提供磁铁,让幼儿在探索区中探索磁铁吸铁的科学奥秘;还有许许多多的材料都在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想象中变成了“宝物”。这些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木偶的认知与材料产生交互作用。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想象,自由制作,大胆探索,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发挥潜在的创造才能,能形成对家乡乡土民情的认识和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同时促进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
3. 转换角色,发展幼儿想象力
在木偶戏表演活动中,让幼儿扮演剧中的角色,他们会真的把自己当成这个角色来表演,通过自己的角色表演,更好地体会到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木偶戏角色的行为,还能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创造性地表演动作,说对话。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再抛出一些主要的问题来帮助幼儿进一步体验角色的情感意识,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可以创造性地编出角色对话和动作,大方地表演出来。
四、结束语
借助木偶戏实施幼儿美育是通过木偶戏的欣赏和创作加深幼儿的审美感受,释放幼儿的审美想象、开阔幼儿的生活视野,这样的形式比一般的美育活动更能让幼儿印象深刻,幼儿更易于接受。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鼓励幼儿追求美的事物,增强美的感受,促进幼儿创造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土木偶红的文化底蕴,挖掘适宜的资源丰富园本课程活动教学,提高幼儿审美能力,让幼儿在美的感受中尽情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刘莹.浅谈木偶表演艺术与儿童审美心理的对应[J].音乐时空,2015(09).
[2]赵莉莉.将传统文化“种”进孩子的心中——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内蒙古教育,2015(14).
[3]王业辉.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6(08).
[4]张俊春.幼儿园美育的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5]桑玉荣.幼儿美育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