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汉堡峰会领导人合影中,美国总统特朗普被安排在前排靠边的位置,被媒体戏称为“特朗普靠边站”。
调侃归调侃,G20领导人合影的站位到底有何讲究?特朗普真的是被边缘化了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表示,G20不是国际组织,没有宪章和常设秘书处,对领导人合影时的站位并无成文的规定,实践中大体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既遵循国际会议合影的惯例,又根据峰会的不同主题、主办方的自主性以及各国提出的诉求进行统筹安排。
国际会议合影的惯例是:以东道主为中心,以右为尊,按领导人的职务高低和任职时间长短来安排。通常情况下,下一届峰会主席国领导人站在本届主席国领导人右手边,上一届峰会主席国领导人则站在本届主席国领导人的左手边。
例如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德国总理默克尔站在习近平主席的右手边,习主席的左手边是上届峰会主席国土耳其的总统埃尔多安,彰显了G20“三驾马车”的紧密团结—“三驾马车”是对上届主席国、本届主席国和下届主席国的习惯叫法,并在2011年G20戛纳峰会的公报中得到了规范。
根据国际惯例,峰会合影的站位排列从前向后依次是:国家元首(主席、总统、国王)、政府首脑(总理、首相)、国际机构代表。在每一个序列中,又按照每个人任职时间的长短从中间向两边排开。
王义桅说,重要国际会议合影的站位,任职年限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所以2009年G20倫敦峰会,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时任俄总统的梅德韦杰夫都出现在第二排中间。
在杭州峰会中,新上任的巴西总统特梅尔站在了第一排靠边的位置,2015年11月上任的阿根廷总统马克里站位也相对靠边。在汉堡峰会中,上任不久的特朗普、马克龙以及韩国总统文在寅都站在第一排靠边的位置。
“然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总统在G20领导人中的分量很重,所以汉堡峰会把特朗普置于如此靠边的位置,还真的比较少见。”王义桅说,特朗普逆全球化的言行与G20峰会的主题不合,不得人心,可能因此受到了一些冷落。
除了国际惯例之外,峰会主席国的自主权也会影响到合影的“画风”。
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沙特新国王萨勒曼的站位仅次于中美领导人,在非常靠近东道国领导人的位置。原因很简单:土耳其和沙特地缘相近,在海湾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两国在经贸往来、反恐合作等问题上具有一致利益。最关键的是,在两国之间的狭长地带,邻国叙利亚和伊拉克让人十分头疼。
G20峰会的主题也会影响到领导人合影的站位。一般而言,以增资、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峰会,提供增资金额规模较大、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国家领导人更容易靠近中心。例如2009年G20伦敦峰会以对IMF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议题为核心,那一年,中国领导人在合影中位列第一排靠中间位置,而时任日本首相的麻生太郎竟落在最后一排右边的第四个位置。
最后,各国也会向G20主席国提出有关本国领导人在峰会合影中站位的诉求,供主办方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进行协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在G20中的作用日趋强大,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渴望成为“搭车”中国发展的受益者,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自然享受到高规格礼遇,在合影中的站位也大多靠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