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整体趋势、基本特征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力求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推动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顺利开展。
一、我国留学归国人员整体趋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以公派留学为主要形式。之后,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12字留学工作方针,鼓励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2014年12月,提出了要鼓励广大留学人员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的战略决策,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据2014年度和2015年度的数据统计,我国留学归国人数增长了近12.1%。回国人数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2015年40.9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到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有79.87%学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
二、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基本特征
(一)在个体结构上,呈现年龄结构轻、国际交流多的趋势。留学归国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类别构成上呈现出年龄结构轻、学历结构高、创新意识强烈等特点。据《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统计,留学归国人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占9.49%,硕士研究生学历占80.70%,他们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在学术造诣上,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性。留学归国人员在留学期间,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经验,熟悉本行业前沿科研动态,在一些新兴领域具有优势和专长。他们带回国外先进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既加强高校对外交流和引资引智的频率与力度,又提升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多元化的生活体验、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多视角的分析判断能力,使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在社会意识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留学归国人员在海外留学期间更能感受到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祖国强大的重要性,他们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参政议政诉求方面表现出更为进取的态势。一方面,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希望参与到学校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中,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一方面,他们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希望通过人大、政协等途径参政议政,发挥他们的作用。
(四)在价值取向上,呈现思想形态多样性、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留学人员曾身处异国,国外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多年的浸染造就了他们多样性的思想形态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他们大多数人坚守爱国主义精神,满怀报国情怀和愿望,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也更加注重社会认同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做好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構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高校最为留学归国人员的主要选择之一,其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推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应畅通民主渠道,赋予留学归国人员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民主协商的覆盖面。在学校一些重大的科学决策、决定上要听取留学归国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健全民主渠道,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反馈机制,保证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
(二)有利于推动高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归国留学人员作为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他们拥有国际化视野,注重科研团队建设,是高校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甚至不少人进入了高校管理层,成为了校、院两级领导。教师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人才回流”的归国留学人员,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有在国外知名学府学习、工作的经历,归国后仍工作于高校教学第一线,对于学生汲取与掌握国际前沿资讯、技术大有裨益。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把国外先进理念与高校实际相结合,能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问题,制定改革措施。
(三)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工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中央对留学人员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他们已成为新形势下统战重点关注的群体。做好这支队伍的统战工作,对于稳固多党合作制度,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都具有现实意义。
留学人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力量。做好这支队伍的统战工作,对于加强留学归国人员的团结和引领,凝聚留学归国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实现“中国梦”具有推动作用。(作者单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专项课题(JG16ZXTZB02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