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分析
(一)居住环境存在问题,居住面积狭小。大多数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居住在面积狭小且租金低廉的出租房中,人均的居住面积在十几平方米左右,人均居住面积甚至没有达到普通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住房环境堪忧,治安保障一般,存在着严重的居住安全问题。
(二)位置偏僻。居住的区域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周围的配套设施没有完善毫无秩序,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群体居住的房屋大多数是违章建筑是由房主私自改建,伴有安全隐患。居住区中尽管有餐馆,超市,诊所等必须的生活设施,但是大多是无照经营,卫生条件亦令人堪忧。
(三)交通成本增加。由于收入有限,许多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群体选择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城中村居住,用最小的住房支出平复自己日常幵销。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地理位置偏僻,離工作地点远,导致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群体交通成本提高。
二、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分析
1.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对住房的影响。我国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会议审议发布了关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用于深化城镇住房的改革,我国住房的福利分房政策己经结束,货币化住房以及市场供给在逐步形成。但是我国城镇住宅改革结果忧喜参半,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住房存在问题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2.国家政策的不完备性。收入分配不均导致购房难。从我国财富分配情况来看,由于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造成我国中低收入群体数量的增加,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更多的通过资本进行分配,资产收入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这样就造成拥有资本的人群收入越来越丰富,而依靠体力劳动的群体收入停滞,造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
(二)主观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高消费资本低积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安身立命,但是由于选择大城市必然要适应大城市的消费水平,然而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的微薄收入与该城市的高消费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作为一名后大家的消费观也在逐渐改变,在这些人中出现不少“月光族”,也出现了不少“卡奴”。
2.毕业生生源地差异及家庭收入条件的影响。我们先从房价说起,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没有父母的倾囊相助,那么买房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再从购房条件谈起,大学生处于“夹心层”,只能不断努力购买商品房。
三、改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途径
(一)倡导梯次消费减轻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压力
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应当倡导新的住房理念,作为买房的一个过渡阶段应该倡导先租后买的住房消费理念,在能够保障此消费的正常实施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国家要控制好房价,稳定的房价基础是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先租后买的消费理念奉行的前提。大学生应转变消费理念,不能把目标定得过高,盲目的追求更好,应该做好梯次消费的准备,二手房,郊区住房应该是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买房的首要选择,并且可以先购置小户型房,等以后经济条件允许再换置更大更理想的户型。转变住房消费理念,降低自身对首套住房的期望,购买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的住房,这样可以带来增大的效用值。
(二)国家出台政策解决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
1.建立完备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进入与退出社会保障机制,允许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享受保障性住房。政府应该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对于大学生应当放宽户籍的限制,将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之内。对于经济适用房可以考虑房屋产权与政府共同拥有,到一定时间等到大学毕业生有经济能力在从政府的手中购买政府所占产权比例,最终完全拥有房产权。由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尽管国家对幵发商给予一定补贴但较之商品房的盈利还是少之又少,在住房周围兴建商圈不但弥补了开发商的经济损失又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2.规范和发展房屋租赁产业。我国的住房租赁市场并不完善,由于法律制度没有很好的保障,许多住房拥有者看到房价上升便擅自增加房租造成租房者的经济负担,使租赁者没有安全和归属感。政府对于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解决措施之一应当是发展和完善我国当前的房屋租赁产业。
四、结语
解决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解决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能够保障人才流通的畅通。只有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再不用为自己生存居所担心才能更好的回馈社会。本文所提出的为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解决住房问题方法并非让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马上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更多的鼓励大学毕业生先租房,再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在不需由家长帮助时购买单独住房。要循序渐进的解决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断不能贸然行事。(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