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会计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06年新颁布的38项会计准则更是加速了会计制度的形成,并促使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同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一、我国当前会计模式现状分析
从会计规范制度框架角度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行是我国目前的主流做法,不同于我国的会计规范制度,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国家所采用的有关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鉴于我国当前市场结构中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新的会计准则效果尚未知。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会计模式。对跨国企业来说,公司一般会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来向利益相关者披露公司经营情况,反映公司基本信息,而对中小企业而言,为了节省成本,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低效支出,一般仅仅通过简单的会计部门设置来满足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较为单一,披露内容较为简单。法国企业为了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企业编制较为直观、可比较的财务报告的目的,采用了企业会计与合并会计相分离的方法。在企业会计方面,要求所有企业严格按照《公司法》、《商法》中关于财税的规定执行。在合并会计方面,公司可以选择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也可以结合自身条件根据本国法律进行适当调整处理,同时在会计计量方面也有更大的选择范围。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满足会计的法律要求,便于对外提供较为直观、可靠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当做试点试验,验证这种会计处理方式的实施效果。该种方法对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会计模式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会计模式主要的影响因素
普遍意义上,企业会计模式的选择与组织结构、治理结构高度相关。就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在企业规模、组织构架、部门设置、经营运行等各方面都与大企业有明显区别,相应在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中小企业的两权分离程度,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这一系列的因素都直接造成了中小企業与大企业在会计模式选择上的差异。
考虑到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国家针对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在会计处理上,按照营业额区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设定不同的税率。从中小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角度分析,纳税和报税是中小企业会计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会计部门仅仅有一两个人来负责企业正常账务的处理,也有些企业将会计处理业务外包,旨在降低业务处理成本和办公费用。与之不同,外商投资企业一般设置有正规、健全的会计部门,账务处理一般也分为两部分,公司常备有两套账,一套是按照外国母公司的会计制度来进行编制,另一套则是为了向国内税务机关闭门申报纳税。尽管设置原因不同,但纳税在会计核算中的主导作用都是相同的。
与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相比,上市公司的会计模式则完全不同。因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般只能通过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内容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利润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从而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我国主要采用会计制度,这是根据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和市场结构制定的,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由于我国现在处于并且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市场环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必然是共存的,而这种共存形式也必然会影响我国的会计模式。
三、未来会计模式的发展趋向
基于以上对我国会计模式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进行对会计模式改进的建议,以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并期待与国际会计模式和准则接轨。
(一)从会计目标来讲,最大效益是根本目标,所以建议在保证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设定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的统一为基本目标。
(二)从会计管理体制来讲,我们可以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有效的会计体制,坚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鼓励各行业积极推行适合自身的会计制度,上报国家相关机关进行核定,最终制定一套能够满足各行业会计核算和计量需求的会计管理制度。
(三)从会计规范来讲,在现有会计规范体系基础上考虑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从实务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行业特点,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会计法规作为补充,并加强监管力度,从而保证会计法规的全面和权威。
(四)从会计核算角度讲,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基础,并考虑与人力资源等难以直接计量的资产计量方法相结合,从而使计量更加准确和精确。
(五)从会计报告角度讲,不仅仅要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要考虑为报表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为利益相关者降低决策错误风险,提高正确的投资决策概率。
(六)从会计监督角度讲,努力建国家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内部监督作为补充的监督体系,同时可以考虑设立监督奖励机制,以保证监督的可实现性。(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