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信助力供给侧改革,扩大居民消费

2017-12-29 00:00:00张瑞梅
今日财富 2017年4期

改革要有新突破,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诚信的支撑。企业失去信用,就会失去市场;政府失去信用,公共政策就会失灵。诚信是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器。只有全社会诚信,供给侧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否则,改革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从供给方发力,以诚信为本,提高供给质量,来扩大居民各 一、诚信与供给侧改革

诚信,即诚实守信,本属道德观念范畴。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研究过非正式制度特别是意识形态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其结论是:成功的意识形态能淡化各主体的成本-收益计算,抑制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企业主若没有诚信观念,就不会诚信经营,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一旦公众消费信心受损,消费环境变差,消费升级势必受到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从谈起。

诚信不仅是单纯道德层面的意识和行为,而且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意义上的稀缺性资源,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要的经济资本。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韦伯认为即使从追求经济利益的角度上看,诚信仍是最佳策略。因些,要重塑以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各主体的诚信观念和意识,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

二、诚信助力供给侧改革

我国自古就讲诚信,推崇诚信,“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商鞅变法时,为消除民众信任危机,在法令拟定尚未发布时,“徙木立信”,取得了民众的信任,随后颁布新法,使变法顺利推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赏罚分明、奖罚兑现,成就了秦国的强大和富足。

(一)信任危机导致供给侧改革效应打折扣

2016年2月《金融时报》调研文章《以增加信任为导向推进供给侧改革》中说:由于供给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导致我国大量的有效需求被转移至国外或压抑。2015年淘宝全球购发布了《海淘十年报告》,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5年,国人的海淘足迹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万款海外商品被“淘”入囊中。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针对国内消费疲滞,“十三五”计划期间从以往的需求侧转向,将从供给方发力,提高供给质量,要通过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完成,通过改革激发消费,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但近年来,“国人热衷境外消费”这一现象呈愈演愈烈趋势,反映出国内当前消费供求关系的扭曲,反映出产品的无效供给。如果国内的消费环境能够满足需求,中国消费者也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把眼光转向境外,追根求源,是基于不信任导致的有效供给不足,是基于化解消费信任危机的改革导向缺失。信任危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供给侧改革效应必然大打折扣。

(二)诚信是供给侧改革的助推器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认为:“改革要有新突破,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诚信的支撑。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在当今中国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社会转型期,经济越是发展,改革越是深入,就越需要诚信。诚信是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器。”

三、治理社会诚信缺失,供给侧改革带动居民消费

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以来,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备等原因,致使市场各类信用危机严重。尤其是市场诚信危机转入社会其他领域后,不单是食品药品等行业,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一)社会信任缺失的危害

当前,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相比较而言,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因此,政府应该迫切建立诚信制度体系,将政府诚信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积极构建诚信体系,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精神,让讲诚信者受到尊重,让不讲诚信者受到惩罚,从而带动社会诚信的培育和发展,助力供给侧改革。

(二)从政府、企业、民众全方位构建诚信法制建设

治理社会诚信缺失既要依靠道德提升,又要依靠法制建设,即坚持德法并举的原则。道德具有基础性、普遍性、治本性的特点;制度具有规范性、针对性、稳定性的特征,二者相得益彰,交叉互动,相互协调,不可偏废。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政府诚信是全社会诚信的支柱。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捍卫者,又是社会信用的示范者,更是整个社会信用的风向标。鉴于公务员和司法从业者具有制定、执行和解释制度的机会及功能,又与广大纳税人存在“衣食父母”和服务对象的双重关系,因此,社会公众对公务员和司法从业者的诚信道德水平明显具有较高的要求。

企业、民众诚信是社会经济良性运转的基础。企业基本责任是依法经营和诚信交易。因此,法律要求市场主体在追求利益时,守住“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底线。企业失去诚信,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产品就会充满市场,虚假广告随处可见,给社会、民众造成危害,使民众深恶痛疾,不再信用,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难以持续发展;民众失去诚信,人人自危,怕遭人算计。

(三)诚实守信,推进供给侧改革,扩大居民消费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财富增加,消费逐渐升级,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对产品质量、安全功能、消费环境、消费服务等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居民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转变。

居民财富的增加,消费的水平的提升,对产品有效需求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得不到的有效需求,居民就会把目光放到国外。只有国内企业产品杜绝假冒伪劣,诚信经营,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享受型消费的上升,消费呈升级态势。企业要从供给侧出发,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要从消费者的爱好出发,分析消费心理,不欺骗,不夸大,使人们放心消费,幸福生活。

教育文化娛乐消费成为主要动力,证明居民更加注重心身健康。这要求企业员工自身的教育水平、文化素养要更高,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文化水平,学术学历不造假,要有真水平,真才干,才要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支出大幅上升。但网购特殊性,使得假货又有了可乘之机,据调查,在购买到假货之后,有30%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忍了,其实不是真忍,是维权太难,程序太多。消费者忍的后面是不信任,不买了,近来有人在质疑“网购能走多远的问题”。因此,电商的诚信经营也是电商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单位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项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