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GIC的治理与启示

2017-12-29 00:00:00上官鸣 刘婧 曾微
今日财富 2017年4期

一、GIC的设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的东出入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紧邻马来西亚,南部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新加坡土地面积达716.1平方公里,人口553.5万人。新加坡在独立初期,失业率高达10%,政府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去提高就业率,并决定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金融中心。进入70年代,新加坡为了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8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新加坡外汇储备持续增长,逐渐超出国际收支平衡。为此,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建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并不断为进军新加坡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特别的优惠和激励,成绩逐步进展。为更好的管理新加坡日益增加的外汇储备金,新加坡当时的财政部长兼金融管理局(央行)主席,已故吴庆瑞先生于1981年创办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下简称GIC)。

GIC宗旨是为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使国家和人民长久受益。GIC肩负着特殊的职能:一是在境内代表国家对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注资以改善其资金结构,提升竞争力;二是在境外代表国家进由GIC负责监督其运营和操作,进行海外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可以说,GIC在肩负利用外汇储备在境外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实现风险调整后更高投资回报的同时,肩负着促进本国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重任。其性质决定了它在实现本国经济战略性发展和国家货币政策稳定性的支持方面,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至2014年7月,GIC总资产已达到3440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公司投资于6个核心资产类别,投资组合的资产类别很广泛,包括公开市场、房地产、直接投资等。其投资范围辐射新加坡之外的40多个国家。GIC在全球投资的布局中,43%分布在美洲,25%分布在欧洲,30%分布在美国,2%分布在澳大利亚。它秉承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专业化的投资理念,以谨慎灵活的工作方式完成使命,以适当的风险获取优化的回报,是全球性的长期投资者,不偏向于个别投资的短期回报。

GIC下辖三家子公司,分别是GIC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投资上市股票;GIC房地产公司,专门投资房地产;GIC特别投资公司,投资另类产品如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GIC实力雄厚,资金充裕,已在10个国家设立办事处,吸引了1200名高素质人才。

二、GIC的治理结构

GIC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公积金以及其他政府储备(除央行存款和淡马锡控股以外)。GI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新加坡GIC结构图

GIC董事长李显龙,是新加坡现任总理。GIC向总统负责,确保每项脱售均基于市场公允价值,并且每年的预算须由总统批准,财政报表须由审计署审计。GIC董事会成员的委任或卸任必须经过总统的批准,党总统不同意该委任或卸任时,或与总统顾问委员会的意见相左,国会可以通过不少于2/3的票数,推翻总统的决定。GIC董事会成员“官气十足”,许多成员曾在政联企业或政府部门担任要职。董事会的责任在于监督GIC的总体表现,确保GIC坚守客户定下的风险—回报目标,但是,董事会不参与批准任何投资项目。

为更好的协助董事会工作,GIC董事会下设各委员会,主要有投资战略委员会,其主席退休前曾是多个淡马锡控股旗下企业的要员。投资战略委员会主要负责协助董事会取得投资表现的总览,并提出影响组合表现和风险的趋势因素,但是其职责不包括批准投资项目;审计委员会,其主席退休前曾任新加坡航空公司总裁。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查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财务报告流程、审计流程以及法律条例合规性的监控流程,重审不道德行为,以及和诈骗、重大金钱损失有关的事件;人力与机构委员会,其主席是新加坡新展银行集团的主席。人力与机构委员会主要负责机构组织,继任计划,薪酬计划和人才培育;風险委员会,其主席是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长,风险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风险管理条例和做法的有效性。

在GIC的日常运作中,所有的业务由集团执行委员会主管参与,审查和批准主要的业务,集团执行委员会是GIC最高的管理机构,由其考虑GIC商业运作的风险和回报课题,以向董事会和有关委员会报告;业务规划和人员的继任,人才发展,薪酬和绩效管理流程事项由集团管理委员会负责;投资决策的审查和讨论由集团执行委员会下的集团投资委员会完成,并且还要负责GIC投资的绩效和风险的管理,并对投资策略委员会及GIC董事提出适当的建议;首席风险管理官的智囊团由集团风险委员会担任,并负责监督GIC风险管理政策和实践的平台。

GIC投资能遍布全球,与其强大的国际顾问团息息相关。投资专家团队国际化程度很高,遍布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美洲等各大洲。GIC国际顾问团,其成员来自摩根士丹战略研究所、投资会、住房发展融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国际顾问团的设立,为GIC提供了一系列全球投资相关问题。

三、GIC投资策略

GIC投资方针随着新加坡的发展而发生改变。80年代到新世纪,投资方针处于保守年代。GIC投资以流动性资产为主,投资策略保守,开始进军亚洲,进军房地产和私募股权。2000后,GIC开始提高对风险的接收程度和减低对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增持私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投资。2013年,GIC开始引进“参考组合”,尤其是针对性强的政策组合,以获取长期利益。GIC的政策投资组合中,25-30%债券和现金投资;20-30%发展市场股市证券投资;15-20%新兴市场股市证券投资;11-15%私募股权投资;9-13%房地产投资。

2013年4月1日起,GIC采取了新投资框架,新框架将充分发挥GIC的核心优势,包括:丰富的国际投资经验、长期投资、跨资产类别投资能力、经验丰富的投资团队、责任分明的治理结构。这将使GIC能更好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后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

在整洁、绿色的环境下,新加坡的经济在50年间成功的腾飞,人均收入由1965年的$500到现在的$64000,实现了全面就业,成为区域性的金融,物流与制造中心。

四、GIC与中投的比较

GIC与中投公司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策略。中投公司实行混合型投资策略,组合投资策略中的“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以及同时肩负着国内政策性投资和海外市场化投资的两种角色。而GIC主要是负责海外金融产品的组合投资,所以GIC在发达国家国内开展投资业务时受到的抵制相对较少。中投公司透明度低,GIC透明度高。

(二)治理结构。中投公司必须向外界公布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资产组合,董事会和党委之间的职能分工,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权分布。而GIC从性质上而言是私人公司,避免了向公众披露,仅仅向股东披露投资组合而已。

(三)投资状况。中投公司与以往的主权财富基金不同,是通过发行债券筹资的。而GIC最初是为管理新加坡国家储备金而成立的,主要以投资证券为主。

(四)法律保障。中投公司目前还没有专门法律的保障。GIC在法律上属于新加坡宪法第五款下的政府企业。

(五)投资风险。中投公司趋向于主动性投资,追求相对较高的风险与盈利。GIC坚持稳健性投资。

五、启示与借鉴

虽然我国国情、地理环境、人均收入、观念等与新加坡相差甚远,但新加坡独特的国有资产经营模式对改进我国储备金的管理、投资和管理理念等能给予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建立责任分明的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职责。GIC在企业内部董事会职责和管理层职责分明,董事会不参与批准任何投资项目,由專业的投资团队做出投资决策。中投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决策权和执行权不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权责不规范。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投资公司可以借鉴新加坡GIC的权责管理方式。

(二)强化风险管理。GIC在进行一个新的投资决策时,着重强调风险,并且只有在预计收益率超过新加坡CPI时,才会做出投资决策。而国内投资公司在面对一个新的投资决策时,将收益放在第一位的同时降低了对风险的重视度。稳健的投资策略是GIC成为新加坡第二大投资公司的很重要的原因。我国投资公司应该改变现有的投资理念,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在重视投资收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其隐藏的风险。

(三)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GIC员工团队服务期限长,超过一半的员工服务年限在5年以上。GIC员工中,服务期限15年以上的占比17%,10~15年的占比10%,5~10年的占比29%。GIC的员工不仅仅局限于新加坡人,其员工来自于世界各地,24%亚洲、大洋洲、非洲籍24%,4%亚洲籍,6%美洲籍。

(四)设置职业国际化投资团队。国际化的投资团队能提供地缘政治、经济和市场的环球、区域观点,提供一系列投资相关的问题,特别是提供全球投资趋势,新兴的资产类和新的增长机会的建议。GIC专家团队国际化程度高,到2014年3月31日为止,GIC拥有17%的亚洲、大洋洲、非洲籍,9%欧洲籍,10%美洲籍的专家团队。

(五)在投资策略上,可以采取自营投资与委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资操作。在GIC的投资过程中,其受托外汇资产中有相当多的部分委托给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这样既能分散投资风险,也便于学习别人先进的投资管理知识与技能。我国的投资公司亦可借鉴其投资操作方式。(作者单位为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