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
互联网+新农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策略
王爱华 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
根据“新农民教育”发展需求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按照互联网+新农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要求,提出一种“新农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策略。
新农民教育 教学资源 共享平台
国家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对农村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现有农民教育平台存在着资源标准不统一、资源应用方法单调等瓶颈,而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移动终端普及率大幅提高,这为互联网+新农民教育在线学习带来了新契机,通过开发与新农民特征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来满足新农民教育的新需求。
由于新农民知识水平、信息化素养、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其学习的方式应侧重于低难度,快捷化,配套的学习内容应该短小精悍、生动有趣,需要开发相应的音频、视频、动画、虚拟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素材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的网络平台应该满足以下建设要求:
2.1 满足在线学习的要求
为了满足新农民教育的要求,从课程内容来看,需要采用微型化方式,需满足以下要求:微课视频VOD点播功能,教学配套使用的PPT课件下载与浏览,教学配套的教案、习题等PDF格式文档的下载与浏览,基于FLASH格式的模拟软件的运行与使用。从运行平台来看,资源应同时满足PC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多终端运行,能够开发相应的APP满足iOS、Android系统的多平台运行。
2.2 满足在线交流要求
新农民教育平台需要有师生、生生公共交流平台,如BBS等,同时需要能够满足师生一对一辅导交流答疑平台,学员之间单独交流平台,同时能与新媒体资源融合。
2.3 满足在线评测的要求
资源平台应具有在线考试模块用于各类课程考试与考核,既要包含客观题型的自动评分功能,也需有主观题型的人工评分功能。平台还需要具有评教模块,促进课程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2.4 满足在线认证的要求
对于课程的学习成绩评定采用学分制,学员从学习时间、交流情况、考试情况等方面来获得学分,满足课程合格学分要求后,平台应能给出课程的在线认证证书。
3.1 资源共享平台的系统模块
为了节约网络资源,便于开发资源的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资源格式标准,并集成到中心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形成基础层、环境层和应用层三个不同的应用层次。
基础层主要是各类教学资源的集成库,由于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格式繁多,需要针对不同格式的资源制定统一的标准,所有进入资源库的内容必须满足格式标准,一方面减少客户端应用层的技术压力,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便于对教学资源的分类、查询和统计。环境层主要用于响应用户发来的任务请求,满足客户端的现实应用。
3.2 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模块
新农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是对针对新农民教育特征的各类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和应用的集成平台,以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为基础,以分布式存储的教学资源库为支撑,以多种检索技术为手段,满足新农民教育教学用资源的需求,主要包含以下模块:
3.2.1 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确定用户分组,赋予相应权限,打开和关闭系统各项功能,备份和恢复各类资源数据库,对平台中的任何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于决策。
3.2.2 媒体素材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各类资源素材的上传、删除、转制。依据媒体类型,媒体素材可分为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五种类型。为了保证资源应用的有效性,预先确定资源建设标准,根据标准选择资源置入平台库中,并且对不符合标准的资源进行标准转换。
3.2.3 在线课程模块
该模块是以课程为单位,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在线课程。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的线性结构,让新农民这一特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自主学习。
3.2.4 在线测试模块
该模块包含试题库、考试环境、阅卷评价三个功能,试题库能对试题进行单个录入、批量录入、修改、组卷、查询、删除、统计分析等操作。考试环境和阅卷环境均需满足远程网络标准化考试要求。
互联网+新农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对于“三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平台的建设仅是第一步,课程资源以及配套资源的建设更为重要,需要紧跟网络发展新趋势、新技术,及时调整,更好地满足新农民教育的需求。
[1]徐兆明.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324-26
[2]李晓锋.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平台构建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36-38
[3]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开放教育研究,2007,1012-20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互联网+“新农民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ZYB174)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