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焕 冯然然 付璐(指导导师) 吉林大学
老年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研究
牛焕 冯然然 付璐(指导导师) 吉林大学
随着当今世界老龄化日趋严重,而老人由于自身的状况,学习能力弱,接受复杂的新事物较慢,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当今设计发展理念:小、快、久、新,这一理念针对年轻人和中年人,不适合老人。应该对设计理念做出调整,使其更符合老年人的审美。摆脱过去的“小”的造型,在颜色上推崇稳重的色彩。比如:腕表及助听器的按键问题,为避免老年人手抖产生的错误操作,应当改变以往的造型和功能。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提出人机对话技术改变以往的造型模式。
可穿戴设备 老年化 设计理念 智能化
在世界范围内,老年化的趋势都在日趋严重。在国内,仅从2000年到2007年,老年人的数量就从从1.26亿增长到1.53亿。随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故乡去大城市工作学习,这就导致了空巢老人的出现和增加。然而,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可以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少,同时由于他们接受新生事物慢,学习能力减弱,因此丰富他们的生活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种问题,因为这些设备通常都易于操作,功能多变,能够极大的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本文讨论了老年人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从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可穿戴设备如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1 可穿戴设备在设计理念上的问题
现如今的可穿戴设备,设计理念的集中方向在于:小、快、久、新。也就是体积越来越小,处理速度越来越快,电池续航时间越来越久,功能上不断更新。这些设计方向都牢牢抓住了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特点:生活节奏快,长时间不在家,对产品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太小的设备反而不利于他们寻找,同时他们对功能的要求也没有那么复杂。因此,现如今的可穿戴设备在设计理念上与老年人的需求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
2.2 可穿戴设备在造型上的问题
现存的可穿戴设备,以智能眼镜为例,然而这对于视力不好的人来说,就很难在不佩戴隐形眼镜的情况下清晰地看到眼镜的显示屏。而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有老花眼的问题,如果佩戴隐形眼镜,又有潜在的因为忘记取下眼镜而损害眼睛的风险。因此,公司使用眼镜作为造型是为了使得人们在不用动手的情况下就获得一个显示器和感应器,这个感应器负责感应人们眼球的转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绝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从显示器上都读取东西,所以完全可以摆脱眼镜的局限。
3.1 设计理念的改变
诚然,考虑到大部分可穿戴设备所针对的人群,当前的设计理念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同样的设计理念用在老年人身上是不适用的。因此在设计可穿戴设备时,应该对设计理念做出调整,使其更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尽管老年人的审美也不尽相同,但是能够购买可穿戴设备的必然是生活比较富足,社会地位较高的老年人。因此,对于可穿戴设备,应该摆脱其对“小”的追求,反而应该大气。在色彩上,可以选用很多老年人都喜欢的暗金色或者黑色而不是年轻人喜欢的绚丽色。同时,稍微大一些的设备也能够在纹饰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使得设备本身的美学基础得到升华。
3.2 设计造型的改变
功能决定了设备的造型,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对功能的需求与年轻人完全不同,因此可以摆脱以智能眼镜作为设备造型载体的限制。年轻人使用眼镜是为了记录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并发送到互联网上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实现自我满足。而老年人更多的则是希望设备本身对生活能够提供足够的便利。因此在功能上,对于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完全不需要拍照录像等功能,相反他们更加需要的功能应该包括设备本身和其他家电的交互以及对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的实时监控。因此,对于设备的载体可以使用类似于助听器、腕表等,同时操作的方式可以从按键或者触屏控制改为声控,从而避免了老年人手抖产生的错误操作。同时相较于现在设计上的充电线的设计,无线充电能够大幅增加设备的可使用性。对于长时间在家的老年人来说,无线充电的设备几乎等同于无限续航的设备。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在设计上仍有极大的改进的空间:应该以大气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并拜托针对年轻人的以眼镜作为设备载体的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使用现在流行的人机对话技术代替传统的控制面板,避免了老年人因为视力不好以及手抖等问题造成的操作失误从而大幅度提高设备的容错性并最终提高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1]右舍.Apple Watch销量疲软可穿戴设备寻找爆发点遇挑战[J].通信世界,2015(18):17-18
[2]孔超.适用于老年群体的可穿戴设备的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4(8):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