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摘要:语文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只有真情才能震撼学生。因此,语文课堂的真情给人以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只要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才能探寻到平凡中的伟大。本文围绕如何捕捉文本真情进行阐述,旨在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真情;平凡;伟大;教学
“真情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就要注重对文本真情的捕捉。情感教育是一种教育手段与方式,语文教学中捕捉文本中的真情既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的感染与熏陶。初中语文教学中捕捉文本中的真情就是教师为再现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探寻作者那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一、 深入挖掘文本,感受文本中蕴含的真情
伟大的导师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绝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情感已经逐步的丰富起来,在语文课堂中最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不是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学生的情感。因此,情感是体现个性阅读的重要因素。初中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中的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无不包含作者那深厚的情感。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就要通过理解课文中作者的语言来体验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教师要突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点,帮助学生寻找这样的体验点。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品质。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就通过这样几个环节来完成情感体验:(1)理清思路,领略文章的结构美。文章围绕怎样的思路展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品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哪些句子说明作者老舍对济南冬天的喜爱;(3)多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归纳中心,体会文章的主旨。通过这样的指导,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真情,从而体验作者的真情。
二、 课堂适时渗透,把情感教育融课堂之中
如何处理好语文知识学习与培养情感教育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全部传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堂课全部谈情感教育。而应该把情感教育融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适时的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性情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而且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平凡的文本内容中所反映的那伟大的人格。例如,文本《孔乙己》中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發学生的情感。(1)如何理解“大约”与“的确”的关系?(2)作者这样的结尾其用意是什么?(3)这样的结尾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师生研讨的基础上认为:这样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悲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血泪控诉。通过这样的解读,激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对孔乙己不幸遭遇的同情与哀叹,进而强烈的憎恶旧社会。与此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作者平凡中那伟大的人格。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学生热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三、 体会文本真情,体验作者的真切感受
我国的古人早就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思想认识。初中语文教材中每篇文字中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经历,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情感的体会来理解作者的真切感受。教师在对新授内容进行导入时要拟定情感的基调,用情感来塑造人,让学生在阅读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验到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贺敬之的《回延安》时,就牢牢地抓住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进行赏析。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眼前,就像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写景色,景色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分外美丽;写人物,人物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格外可亲!这些两行一排的小小的诗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动人力量,它的内涵是多么丰富!景色、人物、情感、思想,交融在一起,多么和谐。正是这样的真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延安的回忆与向往,也表明了诗人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四、 借助朗读的传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没有人能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细微的事情。”我们知道,文章具有多种风格。因此朗读文本的语调成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这样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同样,只有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文本中蕴含作者的真情,只有在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时,才能把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才能感悟出作者那平凡的语言文字中伟大的人格力量。因此,语文教学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时候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应的情感因素。只有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感受到作者那平凡中伟大的人格力量。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文本作者那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6(07).
[2] 胡丽娟.情感教育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15(32).
[3] 张丹.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陕西教育(中学版),201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