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12-28 16:13胡秀云��
考试周刊 2017年5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习惯

胡秀云��

摘要: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需要、养成阅读习惯进行论述。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习惯;方法

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说与写的能力,增强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 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导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好之”“乐之”的阅读兴趣呢?

1. 以身示范,与生共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陈日亮老师在《我即语文》中强调语文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如果教师不学习,知识狭隘肤浅,上课就枯燥乏味。在思想文化休養和语言行为习惯上就很难成为学生榜样。因此,不仅要读专业书籍,更应该读经典作品。还要接触报刊图书把握时代的脉搏。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师生共读。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体会,教师适当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还可以把好文章读给学生听,设个悬念。读《格列佛游记》时,我读到王宫着火了,就问“你们知道格列佛是怎么救火的吗?学生有了好奇心,课后就会找书来看。我还经常向学生推荐书目并介绍相关背景,组织专题讲座。学生在选择书上就有了方向,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被“引诱”出来了。

2. 放飞自由,相机引导,转化学生阅读的兴趣

大家经常听到家长唠叨:“我的孩子不喜欢读四大经典名著,倒是喜欢看《最小说》、《意林》、《知音漫客》。”这恰恰说明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引导上下功夫,要有意识地进行拓展,让学生自己想去读书。例如:在教《智取生辰纲》,同学们无不佩服吴用的智勇,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只是其中之一,《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个个本领高强。

二、 激发强烈的阅读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需要呢?

1. 巧设导语,激发阅读需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设计,能使课堂“先声诱人”,引人入胜,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导语的设计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设计好导语呢?

(1) 用故事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把学生松散的思维迅速集中到课堂。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介绍《水浒传》中真假李鬼的故事。

(2) 用谜语导入。谜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溶思考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爱莲说》一课,打出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让学生猜花名。

(3) 用图片导入。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片,学生顿时进入到一幅幅优美的诗意的画境中。如讲《三峡》一文时,展示三峡风光片,在优美的诗意的画境指引下去阅读课文。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培养观察能力。

(4) 用歌曲导入。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让人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比如:学习《木兰诗》可播放《花木兰》的歌曲。

2. 抓住关键语句设疑,引起解疑的需要

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抓手。抓住关键句设疑,对理解课文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就“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几个关键性的词语设疑,“站着喝酒”表明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写出他的特殊性,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描写了他的特殊身份,预示悲剧的必然性。在此处设置疑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吕淑湘说:“凡是习惯都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反复练习、反复实践,才能逐渐达到熟练,而反复的熟练之后,便成习惯了。那么,应努力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要养成课前预习,自主求知的习惯

学生要注重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标题,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边读边思索,最后给课文提问题。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似乎”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是否矛盾。还有第一段强调说:百草园,“不过只有一些野草,但那里却是我的乐园”。乐园,应该是风景较美的地方。只有一些野草,作者为什么把它当作“乐园”呢?那么我们打上问号,在课堂上就可带着问题听,做到听得主动、学得也主动。

2. 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陈日亮教师也说到要使学生学会在“无疑处有疑”,然后通过对文字的揣摩、思辨、品味而释疑消化。读书不断为难自己,便会思索无限,收获无限。

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时,“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这一“攥”、一“舒”能否改成一“握”、一“伸”呢?用替换法一比较,就可看出胡屠户外表谦让客气一番,实际上他是一个嗜钱如命、虚伪的人。

3. 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数。平时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词句、段落、篇章,不妨动笔抄录下来,便于以后翻阅、背诵、查找、运用。中国著名作家茅盾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综上所述,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学生的阅读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多思考,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培根.《培根论人生》何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

[3]韦志诚.《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兴趣习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