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探讨

2017-12-28 14:40石桃雄
教师·中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探讨课程

石桃雄

摘 要:“Office高级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加强该门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校学生掌握Office办公技巧的现状;“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普及的必要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学生专业性质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灵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探讨

一、高校学生掌握Office办公技巧的现状

现代社会各行业的办公人员都会涉及文档处理、图标生成、演示文稿制作等应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展,日常工作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办公人员若不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很难胜任现代化办公。很多企业为了使职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Of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技能,频繁地开展“Office办公软件”系列培训。鉴于这种情况,现代社会企事业单位招聘时更是把熟练运用Office软件作为选聘人员的基本技能。但是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学校制作表格、文档排版、演示文稿制作的机会很少,就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很难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方面,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在各专业开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引用“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该门课程不仅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而且涉及计算机的众多理论和概念,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普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学生多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公共基础课程上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该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授课内容包括计算机概述、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涉及的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内容过于浅显,学生仅凭该门课程中学到的Office软件操作的技巧,显然不能掌握办公自动化相应的操作技能。另外,笔者在讲授Office公共选修课程以及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时发现,绝大多数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在提交课程作业、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以及制作答辩演示文稿时连基本的排版都做不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都不了解图表目录自动生成、同一文档不同页眉、不同页码格式设置等操作,更谈不上理解电子表格中单元格绝对引用、混合引用、函数套用、数据透视表等概念。另外,为了考取Office高级应用的等级证书,很多学生选择参加计算机培训班,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各项负担。因此,高校普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Office高级应用”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应用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授课老师在课程中要善于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结合案例教学以及情景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Office辦公软件的兴趣[1-2]。例如,每位大学生在入学前都收到过学校邮寄的“录取通知书”,那么如何快速制作数千份“录取通知书”及邮寄用的信封是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利用Office的邮件合并功能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

教师将Office软件的使用技巧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虚拟应用场景,将每个案例的使用环境描述出来,对Office软件的最新功能作了实践性的说明、解析和示范,这些案例是日常办公经常遇到的情况,比如,名片的排版、学生会活动海报的制作、考试成绩的汇总、排名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由此加强学生对该门课程实践性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四、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

“Office高级应用”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光讲不练”,会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减弱理论课上通过案例及情景教学激发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达到教学效果,上机实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实用技巧,因此,“Office高级应用”上机实践环节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要按照理论课上讲授的内容来安排相应的学时,保证学生拥有即学即练的实践学时。

(2)精心设计上机预案,做到实践任务明确合理。教师要提前设计好供学生上机练习的预案,预案上要有明确的操作步骤,使学生有所依据地操作软件,操作步骤要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知识点由浅入深地逐步加强。上机预案的设计可借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上机题库。

(3)掌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上机预案布置后,要以学生实践摸索为主,教师提示、引导、示范为辅,这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多布置一些上机素材,并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典型错误操作可立即在全班演示,上机结束后,教师要根据上机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与总结,指出学生上机练习的不足和今后要加强针对性练习的方向和方法,提高实践学习的效率。

五、学生专业性质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灵活

“Office高级应用”基础难度大,知识覆盖面广,功能细节多,因此,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内容和方法要灵活。例如,音乐、体育、美术等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对计算机知识缺乏兴趣、接受理性思维和抽象概念能力不强,对具体的问题缺乏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弱等现象[3]。对这些学生授课时,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选择最简单的案例,如生僻字注音、多语言翻译、繁简字转化、数字的大写转换、落款日期自动生成等,让学生认识到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的便捷性、操作的简易性等,了解学习的直接效果,从而消除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树立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可再视学生掌握程度逐步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理解Word模板、Word域引用,Excel函数、图表中的系列、分组等抽象概念。最后,教学方式上要轻理论、重实践。课堂上教师多布置一些案例分析题,如个人简历的制作、毕业论文的排版、多媒体相册制作等,通过分析和解决实用的案例,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总之,鉴于Office办公软件的实用性及大学生Office办公技能掌握的现状,笔者认为在高校普及“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并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和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认为案例驱动和情景教学是最适合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从保证学时、设计上机预案、跟进教学进度等方面加强上机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包艳霞,沈 洋,陶燎亮.文科班OFFICE教学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196-197.

[2]徐立波.案例教学法在OFFICE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5):88.

[3]陈 翔.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2):120-121.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教学探讨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