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艳
【摘要】《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核心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困生,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小学段教师,教育教学更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语文教学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字】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对于学困生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国内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这一界定: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标准化考试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而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小学语文后进生,指的是在正常的情况下,相应的年龄阶段的儿童无法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最低标准,而且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存在异常,成绩长期落后,老师对其语文学业评价较低的学生。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所遇到的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前。课前不预习是语文学困生的普遍表现,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或者把老师之前对他们的课前安排忘得一干二净。
2.课中。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涣散,部分学生只是表面上在听,事实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教授什么内容,同时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做注释。他们出工不出力,人在而“神”不在,浪费时间和精力。最终,他们成为课堂的附属品。
3.课后。这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潦草,能拖则拖,能糊则糊,有的甚至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根本不把课后作业当回事。课堂和课后是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听课是接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做作业则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后相应的复习、练习、积累等,那么所学的知识就得不到巩固。
4.课外。课外用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甚少,课外阅讀量少之又少,也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以本地区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我确立了以下转化措施。
1.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课堂教学要注意学困生的学习情绪,遇到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不妨让学困生来回答,如果回答正确,老师应及时鼓励;如果回答错了,老师也不要忙于批评他们,围绕学困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靠近答案,这样能使学困生获得一种成就感。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学困生有机会得到理想的分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步转变他们消极的情绪,从而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也是可以学好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2.养成习惯,自主学习
要把学习作为学困生的兴趣爱好,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再加上学困生平时较为懒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更加细心,同时要有耐心。如晨读时引导学生,给他们强调每天要背的要点,争取抓住每一天,当天的任务尽量当天完成,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别老想着自己背不会。写作业时,实行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长的监督下,争取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完成不了的,组长随时汇报情况,在监督下按时完成,不给他(她)拖延作业的空间,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由于住校生吃完晚饭后休息的时间很长,要求学生提前半小时走进教室,自觉看书,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3.家校联系,取得支持
我们要密切联系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合力转化学困生。学困生的家长,特别是留守学困生的家长,因忙于生计长年在外务工,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鉴于家长这种撒手不管的情况,我们教师在学校里要对这部分学困生特别加以照顾,弥补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比如辅导他们做好家庭作业,询问学困生在校的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家庭般的温暖。此外,我们可通过家校联系手册、电话以及上门家访及时告知学困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以树立学困生和家长的信心。
4.方法指引,成功转化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显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上课时,让学生的口、脑、手都动起来,使他们感到上课时有许多的事情要去完成。不同的语文课教学内容,笔记和注释的内容会有所不同,教师上课前必须对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困生开始做笔记或注释时相对困难些,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并采取以下办法:①把学习习惯好,笔记、注释做得详细的学生的笔记本或书本给学困生当作示范;②经常性地检查学困生的笔记本和书本,肯定他们已有的进步,并指出其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其明确努力方向。
总而言之,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学困生的成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只要找准原因,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充分调动农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