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新闻标题中的话语立场标记语特征探析

2017-12-28 01:12柳淑芬
关键词:新闻标题立场汉语

柳淑芬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303)

中英新闻标题中的话语立场标记语特征探析

柳淑芬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303)

以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获奖新闻作品的标题为例,探讨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征,并对比分析汉英新闻标题中立场表达的异同。汉语新闻标题中确定性立场标记语和言据性立场标记语资源比较丰富;而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模糊性立场标记语和评价性立场标记语则更为多见。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折射出中西方在新闻价值和写作模式上的一些不同。

立场标记语;新闻标题;对比分析

立场研究是近年来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语言中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被认为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 Du Bois[1]就指出:“我们使用语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表达一定立场”。立场就是说话人/作者对所传达的命题意义或听话人/读者的“感情、态度、价值判断或评估”[2]。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立场的概念、特征、形式、功能分类及其运用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学术语篇中的立场标记语研究,新闻话语中的立场研究尚不多见。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与概括,被誉为“报纸的眼睛”,“新闻的头面”,在报道新闻事件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新闻标题作为言语行为,其主要功能是提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在第一时间提供给读者最需要、最易读、最准确的信息,并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表明立场、态度、好恶等感情色彩[3]。因此,新闻标题最能体现报纸的观点和立场。目前,新闻标题的研究多着眼于标题的语篇特征、功能研究、批评分析及人际连贯等方面,对标题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本文将分析新闻标题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并对比中英新闻标题中立场标记语使用的异同,探讨中英不同新闻价值观以及人际互动意识等因素对立场使用的影响。

一 立场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立场理论的相关探索不断深入。国外对立场表达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立场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模式研究。其中Biber & Finegan[4]从语料库语言学视角提出了立场三分法分类模式,Hyland[5,6]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话语立场的分析框架,Du Bois[1]则从互动视角提出了立场三角的研究模式。(2)立场表达的对比研究。学者们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不同语域、性别、文化背景或学科之间立场表达,如Neff et al[7]和Marinze[8]对比了本族语者与外语学习者使用立场标记语的区别; Coates[9]则对比了男性与女性之间使用立场标记语的异同等。(3)立场表达的历时研究。如Biber[10]从戏剧、信件、报纸和医学文章四个语域对1650-1990年间的立场标记语进行了对比;Fitzmaurice[11]研究了18世纪写给阿狄森信件中立场标记系统的应用。总的来说,国外的立场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范围广泛,这给国内的立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启示,对国内学者具有重要借鉴。

立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1世纪初,王振华[12]、杨信彰[13]和胡壮麟[14]等系统介绍了立场理论概念,阐述了立场体现方式及其指导理论。立场的实证研究在近年也显现了一些发展势头,相关研究多以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如王立非[15]等运用语料库方法,考察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书面语和演讲中的评价语使用情况;徐宏亮[16]研究了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龙满英、许家金[17]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在英、汉议论文中建立和标记立场;王敏、刘丁采[18]用语料库调查的方法,比较了中国学习者和学科专家英语学术论文中立场标记词块的使用;赵丽萍[19]等探析多媒体环境下,以汉语为母语的非英语专业二语学习者在线写作中的话语标记语特征。这些实证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汉语作者特别是二语学习者立场表达的认识。但研究对象过于单一,研究材料类型严重失衡,这是国内立场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体来说,近年来国内外立场研究广泛而深入,成果较为丰富。但新闻话语中的立场研究以及英汉新闻话语中的立场的对比修辞研究似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 语料与方法

研究语料为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标题。普利策奖作为美国新闻的最高奖,其影响力深远,而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导向中的导向,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时间跨度为2006年—2015年,从每年的获奖作品中随机抽选出40篇新闻标题,英汉标题各抽取400个,共800个新闻标题,建立小型英汉语料库。将这些作品的标题逐一摘录,处理成word格式,形成原始数据。

本研究采用Biber[4]立场分类模式,因为Biber的立场三分类框架目前被认为是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立场分类模式。Biber将立场标记语大体归为认知立场标记语(epistemic stance markers)、态度立场标记语(attitudinal stance markers)和方式立场标记语(style-of-speaking stance markers)三大类。认知立场标记语主要评述命题内容的确定性、可靠性或局限性,又分为确定性标记语、模糊性标记语和言据性标记语。态度立场标记语表达说话者/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分为情感性标记语和评价性标记语。方式立场标记语描述说话者/ 作者信息传递的方式。

我们在word环境下对每篇新闻标题逐句判断,对表达作者态度和评价的所有词语逐一加以标注,然后分头确定各个词语所属类型,通过个人标注、小组会商、集中分类的方式,最终确定立场标记语的具体分类。接着统计出各项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和分布情况,然后分析英汉新闻标题使用立场标记语的异同。

三 结果与讨论

总体上,英汉新闻标题都包含较为丰富的立场标记语资源,汉语标题共有416个立场标记语,平均每个标题中有1.04个立场标记语,英语标题有312个,平均每个标题有0.78个立场标记语。但各项立场标记语在英汉新闻标题中的出现频次有所不同(见表一)。汉语标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分别为言据性标记语,确定性标记语和评价性标记语;而英语标题出现频率较高的分别为评价性标记语,确定性标记语和情感性标记语。

从我们收集的语料来看,认知立场标记语和态度立场标记语资源非常丰富,但方式立场标记语却极为少见。中英作者鲜少采用方式立场标记语来表达自己立场,这可能与新闻标题的特点有关。标题是对新闻内容进行言简意赅概括的语句。方式立场标记语是作者对于文中命题陈述方式的评价,不能很好地帮助读者快速对新闻内容做出第一判断。因此作者更倾向于采用能直接明确表达立场的认知立场标记语和态度立场标记语。我们将重点讨论认知立场和态度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情况。

表一 英汉新闻标题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

(一)确定性立场标记语

确定性标记语标识作者对某一命题或自身观点较高的确信程度,强调作者的观点,拒绝其他的观点和可能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

统计数据表明(见表二),汉语新闻标题中的确定性立场标记语是英语新闻标题的两倍之多。其中,表确定的义务情态词在汉语标题中的出现频率要远远高于英语新闻标题,汉语标题中义务情态词有54个,而英语标题只有6个。义务类确定性标记语的成员主要有“不能、能(够)、必须、应(该)、不应、需(要)、不要”等,主要用在动词或副词前,强调在目前所具备的条件下,特定事件能否发生;或强调某事不可以、不应该去做(“不能”)。如:

例1:以诽谤罪追究记者必须慎之又慎(检察日报社,2008-01-08)

例2:食品安全就该“人命关官”(梧州日报,2010-12-29)

上面例子中,“必须”和“该”是义务情态词。此类标记语在汉语新闻标题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出了汉语政治新闻语篇指导性,或者说是带指令或政策性的语境。在这种环境下,汉语新闻作者倾向于采用直接确凿的语气来强调观点的权威性和决定性,习惯于以强势的评价手段与读者协商,语篇态势较高。

例3:Leases? Sales? City must find cash to get out of choking debt(Detroit Free Press 2013-02-20)

例4:Detroit needs help,and this is the start (Detroit Free Press 2013-12-13)

以上例子中,“must(必须)”和“need(需要)”是义务类确定性标记语。但这类标记语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出现频率很少,这表明英语新闻作者更加注重与读者交流,人际互动意识较强。

表二 英汉新闻标题确定性立场标记语使用情况

(二)模糊性立场标记语

模糊性立场标记语显示了作者对其声明、主张可靠程度和精确度判断的谨慎态度,它们的使用表明了作者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意识和尊重,强调的是命题、观点的客观性。此类立场标记语为作者的观点和判断留有了一定的可协商的余地,也使得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更加地客观而易于接受。

从我们收集的语料来看(见表三),英语标题中模糊性立场标记语的数量要稍高于汉语新闻标题。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出现的模糊性立场标记语全都是表精确度模糊语。例如:

例5:教师签到册上莫名其妙多了70多人 校方公然安排在职老师天天假签到 广昌实验小学教师名册弄虚作假迎“省检” (江西日报,2012-05-18)

例6:成立年余未获任何捐赠 发出千余邀请无一应答 (工人日报社,2012-10-20)

上面例子中,“多”“余”是表精确度的模糊语。此类标记语可以使命题更加严谨和周全,突出命题的客观性,隐藏了作者的主观判断。因此,汉语作者更强调话语的客观性,尽量使语言准确鲜明。

英语语料中表可靠性模糊语和表精确度模糊语差不多各占一半。例如:

例7:Five More Companies Show Questionable Options Patter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6-05-22)

例8:Industries Could Take Cues From Hollywood on Self-Control(The Washington Post 2009-05-09)

例7中的“more (多)”是表精确度的模糊语,例8中的“could(可能)”则是表可靠性模糊语。表可靠性模糊语增强命题的可靠性,减少作者对命题的承诺程度,给了读者考虑判断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出,英语作者更多持谨慎的态度,避免话语显得武断。

(三)言据性立场标记语

在言据性立场标记语的使用上,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使用频率远没有汉语新闻标题中的数量多(见表四)。而且汉语中言据性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方式非常丰富。有一些标题截取了直接引语的小部分作为言据性标记语,也有一些标题采用了一些广为流传的俗语、习语、谚语、名人名言等作为言据性标记语,如“临时工”、“最美警察”、“网友曝”、“好声音”等。还有一点,我们注意到,在统计汉语标题中的言据性立场标记语时,消息来源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汉语新闻标题中,有明确消息来源的言据性立场标记语特别少,大多数是使用一些单词或短语,但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果非要找出其消息来源,多数很难考证。如:

例9:向网络谣言“亮剑”(今晚报,2012-04-09)

例10:警惕“舌尖上的数据”(重庆日报,2012-08-10)

例9中的“亮剑”本来是一部收视率较高的军人题材电视剧名称,但在这里却是对网络谣言要坚决取缔和依法惩处的意思;例10中的“舌尖上的数据”是模仿“舌尖上的中国”,指的是随意弄出来的“不靠谱”的数据。这些言据性标记语在文中并没有明确的消息来源。

英语新闻标题中大多数的言据性立场标记语都是摘自明确消息来源的直接言语,并从中取出一小部分进行转述,如:

例11:Why? 'Because we can'(Sun-Sentinel 2012-02-14)

例12:Overcrowded day cares 'a recipe for disaster' (Star-Tribune 2012-05-29)

例11中的“Because we can”是转述一位退休警察Robert Pusins的部分原话:“The problem is the attitude…‘because we can.’ ”。同样,例12中的“a recipe for disaster” 也有明确的消息来源,是摘自文中人物Simpson原话“If you are a small home and you have space for seven kids, and you have 14 kids, that's a recipe for disaster。”

表四 英汉新闻标题言据性立场标记语使用情况

(四)评价性立场标记语

评价性立场标记语是对行为、事迹、言语、信仰、动机等持表扬或是批评、赞赏或是谴责的态度。此类标记语最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态度和立场。统计发现(见表五),英语新闻标题中评价性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差不多是汉语新闻标题的两倍,这表明英语作者更加敢于直接表明自己观点和态度。

表五 英汉新闻标题评价性立场标记语使用情况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汉语新闻标题中正面评价标记语要多于负面评价,而英语新闻标题中负面评价标记语则要远远高于正面评价。

例13: 好一幅农家健身图好一道文明风景线上小潭村34年每年举办运动会 (江西日报,2005-12-25)

例14:江西农民工父子勇救两落水少年(海南特区报,2010-05-30)

上述标题中,“好”和“勇救”均为正面评价标记语。

相比之下,英语新闻标题中流露出的负面“态度”较多,如:

例15:Bad taste, and on such a large scale(Chicago Tribune June 15, 2011)

例16:Politicians’private-jet use raises questions(Union-Tribune August 5, 2006)

上述标题中,“bad(不好的)”和“questions(问题)”均为负面评价标记语。

出现这一显著差距的原因,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中美不同新闻价值观有关。以揭丑为主的抨击、批判性的负面报道是普利策奖项的主要特色,强调冲突,强调个人价值,以反映问题来对社会发展起监督和调节作用。而我国一直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正面报道为主,把歌颂真善美、展现榜样精神为评论的标准,力求实现积极引导作用。

(五)情感性立场标记语

情感性立场标记语指作者就某一话题积极地表达个人情感、主观态度等。情感的表达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的标记,如高兴/伤心、喜欢/热爱、感兴趣/厌烦等情绪。结果发现(见表六),中英新闻标题中情感型立场标记语的出现频率都不太高,这可能是因为过多的情感参与会削弱新闻评论的客观性,所以新闻作者尽可能减少个人的情感和情绪的参与。

表六 英汉新闻标题情感性立场标记语使用情况

中英新闻标题中约有一半的情感性立场标记语是通过修辞问句表达出来的。叶斯柏森认为,当话语受到强烈感情的影响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原本语气平和、句子结构平稳的话语会在语序或者情感上发生变化。新闻标题中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有别于陈述语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存在,进一步示意或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如:

例17:“院士造‘院士’的反”值得喝彩吗 (科技日报,2006-02-22)

在上面例子中,针对时下某一社会热点话题(即一些院士迫于舆论压力,辞去“院士”称号的事件),作者用疑问句式表达自己对这一举动的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

例18: Mr. Bush, This Is Pro-Life? (The New York Times 2006-10-23)

上述例子中,作者以自己在尼日尔所看到的孕妇生产时的场景,写下这篇评论“布什先生,这是在尊重生命吗?”,指出布什糊涂的政策导致很多女人和小孩死去。在这一标题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不言而喻。

四 结 语

本文对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奖新闻标题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英新闻标题都包含较为丰富的立场标记语资源,并且中英报纸新闻标题既有相同的立场表达特点又有不同之处。汉语新闻标题中确定性立场标记语和言据性立场标记语资源比较丰富;而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模糊性立场标记语和评价性立场标记语则更为多见。

通过对中英新闻标题中使用立场标记语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观察汉英新闻标题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一方面与中西方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写作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普利策奖和中国新闻奖的不同风格有关。我们期望本结果能为读者正确解读新闻语篇的立场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期望本研究结果能为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新闻写作教学以及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1] Du Bois, J. W. The stance triangle[A]. In R. Englebretson (eds.),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7:139-182.

[2] Biber, D., S. Johansson, G. Leech, S. Conrad, E. Finegan & R. Quirk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1999:966.

[3] 常月华.报刊新闻标题修辞格运用说略[J].新闻爱好者,2006(12):51.

[4] Biber, D. & E. Finegan. 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J]. Text, 1989,9(1): 93-124.

[5] Hyland, K.Disciplinary voices:Interactions in research writing[J]. English Text Construction,2008a (1): 5-22.

[6] Hyland, K. Persuasion, intera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representing self and others in research wri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2008b (2): 1-23.

[7] Neff et al Contrasting learner corpora :the use of modal and reporting verbs in the express ion of writer stance [A]. In S. Granger , S. Petch-Tyson (eds.).Extending the Scope of Corpus-based Research[C]. Amsterdam: Rodopi, 2003:212-230.

[8] Martinez, I. 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 use of first person pronouns in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biology research articles in English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5(15): 175-190.

[9] Coates, J.1996. Women Talk: Conversation between Women Friends [M]. Oxford: Blackwell.

[10] Biber, Douglas. Historical patterns for the grammatical marking of stance [J]. Journal of Historical Prammatics,2004(1):107-136.

[11] Fitzmaurice Susan.The grammar of stance n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English epistolary language.In:Charles Meyerand Pepi Leistyna.Corpus Analysis: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Use[M].Amsterdam: Rodopi, 2007:107-132.

[12]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J].外国语, 2001(6):13-20.

[13] 杨信彰.语篇中的评价性手段[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11-14.

[14] 胡壮麟.语篇的评价研究[J].外语教学2009(1):1-6.

[15] 王立非,马会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话语立场构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360-370.

[16] 徐宏亮.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J].外语教学,2011(6):44-48.

[17] 龙满英,许家金.大学生英汉同题议论文中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3):21-24.

[18] 王 敏,刘 丁.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手稿中立场标记词块使用研究[J].现代外语,2013(2):190-197.

[19] 赵丽萍,张丽婷.多媒体环境下二语在线写作中话语立场标记语特征阐析——基于态度立场标记的自建语料库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39-44.

AComparativeAnalysisofStanceMarkersinChineseandEnglishNewsHeadlines

LIU Shufe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303, China)

Choosing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from China News Award and Pulitzer Prizes as corpu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ses of stance markers. Chinese news headlines use more certainty and evidentiality while English headlines prefer more hedges and evaluations. The result may reveal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news value and different writing mod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stance markers;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headlines; comparative analysis

2017-03-10

柳淑芬(1975-),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篇分析,英汉语言对比。

H315

A

1671-1181(2017)04-0036-06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立场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