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水鹿神兽

2017-12-28 01:23:37□李
华夏文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颛顼神兽鹿角

□李 佳

试谈水鹿神兽

□李 佳

鹿是上古先民,尤其是从欧亚草原到华夏文明北部区域广泛存在的重要信仰符号。鹿因其角规律地脱落、生长,成为太阳的象征物,总是代表着光明或黑暗、丰育或歉收、重生或死亡,以及干旱或洪涝等等两种维度的意义。

世界许多地方的神话或仪式中都有关于鹿与水之间关系的描述。比如,北欧神话中以宇宙之树伊格德拉修(Yggdrasil)的叶子为食物的神鹿们,其角上滴下蜜露来,这就是世界上一切河水的源泉。朝鲜《朱蒙神话》记载高句丽朱蒙王在攻打沸流国时,倒挂一只白鹿诅咒,白鹿的哀鸣引起“天下了七天七夜的雨,淹没了松让的城邑”。另外,帕帕戈人(the Papago)在顶端饰有鹿头的柱子下跳祈雨舞,亦有鹿能致引雨水之意。而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记载着一种名叫夫诸的神兽:敖岸之山上“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山海经·中山经》)。鹿角本来象征太阳与光明,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具有四角的神鹿,必定带来或旱或涝的灾难。这或许是《山海经》中“夫诸”能引起大水的原因。

对于“夫诸”,萧兵先生认为是“水鹿”,是沼泽之民祭祀之水神,其形为龙与鹿的复合体。对此,他并举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皮马甲图纹和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臂甲图案证之(萧兵:《鹿与鹿角的象征功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细审两幅图案,其神兽尾部多分叉,或为鱼尾之艺术表现。所谓“水鹿”,应该主要是鹿与鱼的复合体;鹿的身躯一旦拉长,或鹿角戴于龙头,则又变为鹿、龙与鱼的结合。

图1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皮马甲图纹

图2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臂甲图案

鹿(龙)鱼复合的“水鹿”神兽在我国考古遗存中时有体现。比如辽宁葫芦岛塔山乡杨家洼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对尾部是鱼般的Y字形“飞龙”粘土砌塑;敖汉旗南台地赵宝沟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尊形器上绘饰的鹿首神兽“后半段如鱼身”。商周以后,鹿角戴于龙头之上,安阳小屯和肥城小王庄出土多件殷商时期的蟠龙纹盘,青铜盘的中心图案是蜷曲的蟠龙头戴柱状鹿角,而盘的最外缘饰有一圈头尾相衔的鱼。龙、鹿、鱼的关系在这种图案中表露无遗。

图3 南台地遗址尊形器鹿形纹饰

这种“水鹿”神兽的留存或许是上古以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在精神信仰层面的折射。另外,还应该看到,这种信仰最初应该与北亚和东北亚关系密切。上述新石器文化中的鹿鱼神兽遗迹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北部。另外,北亚神话中就有一只像驼鹿和鱼结合的神兽。而在中国,东北夷之先祖颛顼的形象也存在鹿与鱼结合的影子。《山海经》中记有两则神话: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大荒西经》)

关于这两则神话的解释,萧兵先生有详细论述,这里择要者言之。第一则神话中,颛顼之父韩流的形体是“麟身”。所谓“麟身”,萧兵先生认为是“鳞身”之讹,但也有可能即是鹿身。另外,所谓“渠股”,郭注“言骈脚也”,萧兵先生赞同此说,并认为“亦即‘骈肢’,这很像鱼尾或水豚之尾”。则韩流本身或是鹿与鱼相结合的人化动物神。第二则神话体现了“死亡——复活”一类的冬春交替的永恒轮回母题。颛顼作为北方之帝,或如冻土之下的蛇蛰伏(死亡);待至春归,复苏化为鱼身。对于偏枯的鱼妇的理解,袁珂先生解释为“因风起泉涌,蛇化为鱼之机,得鱼与之合体而复苏,半体仍为人躯,半体已化为鱼,故称‘鱼妇’也。”萧兵先生的解释更具象征意义:“所谓‘偏枯’,本指半身不遂……,这里似乎指,这条古怪的‘鱼’好像一半生一半死,一半水一半陆,一半春一半冬,‘两栖性’很强(或兼营水陆—渔耕生涯)。……传说先祖,而且可能是化身蛇鱼的颛顼,作为冬弱春强的‘北国的太阳’,也就像这样‘死即复苏’,冬眠后又醒来,没有永久的生存,也没有永久的死亡。”(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60页)颛顼是北方的太阳神,头戴“干”形鹿角,在春天冰消泉涌之际,其形体的一半又化身为鱼,从而成为一种人、鹿、鱼,或许还包括蛇的复合体之神。

鹿与鱼,或鹿、龙与鱼三者的复杂关系在后世的笔记杂说中亦有记载。如:

鹿鱼,头上有两角如鹿。(《北户录》卷一)

鹿子鱼,赪,其尾鬣,皆有鹿斑,赤黄色。余曾览《罗州图》云:“州南海中有洲,每春夏,此鱼跃出洲,化而为鹿。曾有人拾得一鱼,头已化鹿,尾犹是鱼。南人云鱼化为鹿,肉腥不堪食。(《岭表录异》卷下)

鹿鱼与鹿子鱼,或具鹿角,或有鹿斑,均带有鹿形特征,二者或许本就是指同一种鱼类,只不过在不同的典籍中记载不同而已。有趣的是,中国文化历来有鱼跃龙门之说,而这里记有相似的鱼跃洲而化鹿的传说。这里,水域与陆地,鱼、龙与鹿,可以相互转化、兼容,暗示着这三种动物在史前宗教崇拜中的紧密而复杂的关系。那条被人拾得的“头已化鹿,尾犹是鱼”的形象绝似前述南台地尊形器上的鹿鱼复合体神兽,因此,所谓鹿子鱼或鹿鱼者,应该是早期赵宝沟文化鹿与鱼崇拜在后世的变形表现。上引《山海经》中的“夫诸”之兽,就其形象看,仅是鹿崇拜中所具有的太阳神性的意义衍生物,未必是鹿与鱼崇拜的结合。不过,诸多迹象显示,鹿与鱼复合的“水鹿”神兽确曾出现过。

(作者:湖南省长沙市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讲师,邮编410001)

猜你喜欢
颛顼神兽鹿角
话说“神兽”不简单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10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艺术启蒙(2021年6期)2021-08-03 00:40:13
秦人的祖先
Cлово месяца
中国(俄文)(2020年6期)2020-11-22 15:57:11
黑色帝王颛顼
哪里来的鹿角
好孩子画报(2020年4期)2020-05-14 13:43:25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野保糗事之守护『神兽』
秦人的祖先
突然头上长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