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姓氏文化

2017-12-28 01:23杨天奇
华夏文化 2017年4期
关键词:姓氏

□杨天奇

汉字与姓氏文化

□杨天奇

两个陌生人有意相识,一方总会问到:“您贵姓?”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姓氏是部族的开端,因此也是血缘的纽带与标志。姓氏虽只有一个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则是异常深厚的,中国人“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特殊情结,实质上就是对姓氏崇拜的延续。而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其实姓和氏原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姓”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关,当然也离不开中国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早期姓的写法中有麦穗、日月、蛇、羊等诸多自然物,这些自然物其实就是其部落的图腾崇拜物。《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在许慎看来,古代的神圣之母由于上天感应而生育子女,所以人就是“天子”。可见,最早“天子”一词并不是皇帝的专属。但许慎在解释“姓”这个字的时候为什么要列举一个“古之神圣母”的事例呢?其实,单从“姓”这个字就不难看出,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劳动中占主导地位,再者当时的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一些出现较早的姓,如姚、妘、姜、姒、嬴、妫、姺、娀、姞、孋等等,大都从女。夏商西周以降,随着“父权”的提升,特别是以家族血亲为纽带的部族村落的成熟,姓便成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的主要依据。由于姓是具有相同血缘、血统关系的种族标志,这也难怪民间有“五百年前咱们是一家”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太上轩辕黄帝为奖励其功德卓著的十四个儿子,为他们赐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故《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史书《春秋》中也记载了很多古姓,如姬、姒、嬴、吉、芊、曹、风、祁、妘、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等。其实,有很多姓是早期的国名和邑名,如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侯,他的后代便姓“邢”了,类似的还有鲁、晋、宋、郑、吴、越、秦、楚、魏、陈、曹等诸侯国国名也都成了姓。还有以乡、亭之名和居住地之名为姓的,常见的有裴、陆、阎、郝、欧阳等。此外,以居住地为姓氏的复姓较多,如:东方、东山、南门、南郭等。

如果对方问到“您姓什么”?通常会利用汉字的构型和笔画加以解释说明。遇到笔画较多的字常常会使用“拆字法”,如“周”是门吉周,“张”是弓长张,再如古月“胡”,双木“林”,双口“吕”等等;其二为减笔解释法,如“奚”是溪水的溪去掉三点水,“尹”君子的君去掉口字,“曾”增加的增去掉斜土旁;其三是增笔解释法,如“朱”姓是未来的未上加一撇,“卞”是下面的“下”字上加一点。最便利的是人名解释法,如杨修的“杨”;郑成功的“郑”;诸葛亮的“葛”。此外还有地名解释法,如沈阳的“沈”,哈尔滨的“哈”,蒙古的“蒙”,甘肃的“甘”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姓氏用字往往需要异读,如区姓读欧,仇姓读求,冼姓读显,单姓读善,朴姓读瓢,查姓读渣。

起初,“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氏”字最初造字本义已难知,在殷墟甲骨刻辞中仅一见,刻辞残破,含义亦不明。西周文字中“氏”字已较常见,其主要用法大致是作官称,像师氏、尹氏等。《左传》昭公十七年讲少昊氏诸鸟官名,也是鸟名加氏为称。再如在爵位后表示尊称,如“侯氏”。除以上用法外,上古传说中的帝王、部落首领亦在其名后加氏为称,如“黄帝氏”“少昊氏”“共工氏”等。对于“姓”和“氏”的区别和功用,班固在《白虎通义》卷九中指出,“姓”的作用在于“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而“氏”的功能则是“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闻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为善也”。“别婚姻”是“姓”的第一动机,因为具有相同血缘的男女结婚后,可能导致“其生不蕃”,所以要求“同姓不婚”。如果说“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那么“氏”应当是父系社会的专利。随着一姓祖先的子孙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还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以作区别,于是“氏”便产生了。《左传》昭公三年叔向曰:“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可见,羊舌氏是叔向所属宗族的十一分支。而《左传》、《国语》中凡列国卿大夫家族多称“某氏”,如鲁桓公之后称“孟氏”“叔孙氏”“季氏”,齐国的“崔氏”“田氏”等。《史记·高祖本纪》索隐引《系本》言:“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可见,相对姓而言,氏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周以前,贵族除了有姓之外,还习惯以国、官位为氏。而普通百姓既没有姓,也没有氏。

春秋之时“礼崩乐坏”,“姓”和“氏”的界线逐渐模糊,出现合一的趋势,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姓”和“氏”也就成了一个意思,《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兹姓与氏浑而为一者也。”对此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三中也讲到:“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但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不相识的人遇到一起,往往会礼节性地问:“请问贵姓?”答曰:“免贵姓某”,但从未听说“请问贵氏”的。大概在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为“氏”与“死”同音。而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却是《×氏家谱》、《×氏族谱》,却很少有《×姓家谱》、《×姓族谱》的。这是因为,“氏”是以男姓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为主而组成的群体,以“氏”命名家谱目的是为了彰显血亲的紧密性。

昔舜帝居姚地,其子孙以姚为姓,称为姚氏。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因此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足见中国姓氏的流变其实就是一部历史悠久的文化史。姓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正本清源,从源头上去发掘、考证。

(作者: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邮编250100)

猜你喜欢
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姓氏探秘
藏在姓氏里的秘密
最美艺术家奖
一读就错的姓
姓氏拆解
姓氏知多少
姓氏妙联赏趣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