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中低技术模式的应用

2017-12-28 15:45:13邹柔长沙市实验中学
数码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历史生态建筑

邹柔 长沙市实验中学

历史建筑保护中低技术模式的应用

邹柔 长沙市实验中学

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予以了更多的关注。低技术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以现实生活作为依托,减轻了建筑保护的经济负担,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历史建筑保护中低技术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 低技术模式 应用

我国古代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我国传统历史建筑一直屹立在世界建筑之林。对我国历史建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建筑以木材制成,木构古建筑成为我国历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木质材料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腐蚀或破损等问题,为了保护我国的历史建筑,必须形成科学保护体系,采用建筑保护的低技术模式。

1 低技术模式概述

历史建筑保护中的低技术模式,是指与高技术模式相对的保护举措。高技术模式以现代先进技术作为依托,在采用这一模式进行建筑保护时,需要引进大量先进设备、新式材料等等,无形之中增加了建筑保护的成本。低技术模式以现实生活作为依托,在采用这一模式进行建筑保护时,可以引进日常器材、生活材料等等,减轻了建筑保护的经济负担。

低技术模式最早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低技术理论不断成熟,其应用从建筑领域扩展到了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军事领域等。我国学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了低技术理论,优化了传统建筑保护体系,提高了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效率。

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生态低技术致力于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应用原则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与自然的组合与协作原则

长久以来,人类都将大自然作为客体,自身为主体,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引发了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如“虫害”、“沙尘暴”、“森林危机”、“温室效应”等,人类开始反馈自己对环境造成的威胁。低技术模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正确处理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生态低技术模式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能源、物产等因素,将其中的优良条件利用起来,尽可能减少设备与能源使用。除此以外,生态低技术还倡导二次利用、循环利用,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社会发展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

第三,生态与文化的结合原则

生态低技术模式的应用强调挖掘地方建筑特色,对当地建筑构成、特征进行调研,实现生态思想观念的有机结合,根植于当地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低技术利用其特殊的技术优势,将地区文化作为建筑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一部分,使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又能表达出特定的建筑生态文化、建筑的时代特征,使建筑具有更大的新的生命力。

2 历史建筑保护中低技术模式的应用

首先,想要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应用低技术模式,应该了解低技术模式的技术语言。低技术模式是一个抽象概念,在将其投入到建筑保护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确定低技术模式的使用规则。一方面,必须明确低技术模式的使用目的,制定低技术模式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必须规范低技术模式的使用流程,限制低技术模式的作用条件。

其次,想要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应用低技术模式,必须考虑多元社会要素。低技术模式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而上层建筑由物质基础所决定。在应用低技术模式时,不仅要考虑经济背景、政治背景,还要考虑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等等。对不同国家的历史建筑保护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历史建筑保护成效也不尽相同。在将低技术模式投入使用时,必须考虑我国国情。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在发展初期,区域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对历史建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传统建筑都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到因地制宜,考察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彻底修葺”和“维持现状”中作出选择。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历史建筑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传统建筑是文化宝库的精粹,为了传承古代建筑文化,必须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西方建筑相比,我国传统建筑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从制作工艺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在此背景下,必须采用低技术模式,对历史建筑进行优化和改造。低技术模式是一个抽象概念,在采用这一模式进行建筑保护时,需要了解低技术模式的技术语言、考虑多元社会要素、保持民族建筑的特色。

[1] (美)琳恩·伊丽莎白(LynneElizabeth),(美)卡萨德勒·亚当斯(CassandraAdams)编著,吴春苑译.新乡土建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谢欣.低技术中的设计伦理价值——坂茂纸建筑研究[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2)

[3]汝军红,于德建,张建奎.浅析城市创意产业与历史建筑保护的有机互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历史生态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