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 西安工程大学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应用研究
马骥 西安工程大学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手机不断的智能化,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根据这种发展趋势,在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这个智能终端的聊天程序,随着之后不断对微信功能的增加,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正是因为微信功能的不断增加,用户量也随之增加。高职学生也是使用微信较大的一个群体,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在自制力和自学能力方面较弱,所以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去给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创造一个学习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 高职高专 微信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阔。高职学生同样更是如此,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去搜索获取更全面的知识,这就对高职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发挥不出它真正的效果。再加上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学习能力也不强,这就需要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创新改变。微信的普及程度很高,所以教师在这一方面下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使它能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微信是一个为移动用户免费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它是腾讯公司继QQ之后推出的一个聊天工具,但微信和QQ相比更加的简单,适合大部分年龄群的使用。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的发送文字、语音短信、图片、视频、图片等信息,是非常方便的交流工具。
微信公众号是微信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的一个功能,通过这一功能,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可以发一些图片、文章、视频等,和自己的好友分享一些东西,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相比在电脑上阅读文章,在手机上的微信公众号阅读起来更加方便;和其他程序对比,不需要下载程序,更加简单,同时也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创建了一个新的信息交流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不只是简单的发送文字、文章,还可以发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内容多样化,而且发送这些东西都是免费的,只需一些手机流量。
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是以推送的形式推送给好友的,所以当教师在公众号上发的消息可以让每一个关注的学生看到,信息是在发出去的同时可以让别人在同一时间看到,能肯定的是关注公众号的学生都可以接收到信息。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有想法可以及时与老师交流。
(1)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
(2)随着学校校园无线网的全覆盖,更加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校的使用;
(3)在校师生是微信用户中的一个较大的群体,而且也都比较年轻化,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使用新科技;
(4)腾讯公司一直在不断完善微信应用,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许多小功能,逐渐也会根据高校需要,增加有关于大学生的小程序,使得微信更加普及。
微信公众号平台在高职高专院校是非常的普及的,采用微信公众平台更新各种有关学校的信息,可以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用公众号平台发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也是创新学习方式的一种表现。
(1)在学校,学校可以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可以发一些有关学校的相关消息,比如,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图片、有关学校的新闻等等内容,对学校起到一个宣传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学校的一些情况,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2)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自己创建自己的公众号,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写一些文章,放在自己公众号上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和其他教师分享;或者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上遇到的问题写出来,求助其他老师,就这样形成一个互相学习的体系,也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是可以发图片和视频的,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将自己在教学中所做的课件,视频放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良好合作。与此同时,当教师去看别的老师所做的课件是就会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反思中不断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系统,更加具有理论化。
(3)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随时去学习,去看老师发的文章,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创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是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在线回答问题,快速地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当学生读到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分享,也就体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个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微信是非常普及的。在高职高专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无疑不是一个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选择。这个选择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培养了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百利无一害!
[1]陈磊,王文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70—71
[2]田甜,龙晓波,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2)62—65
马骥,1982年9月出生,陕西宝鸡人。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工作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称:编辑。研究方向:新闻,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