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主要研究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为临床上预防出血性疾病发生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6月间的2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分娩情况将其分为足月产组(188例)、早产组(42例),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评价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情况,足月产组新生儿的PT评分、APTT等评分要明显优于早产组,P<0.05;在统计两组新生儿不同日龄下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高日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指标要明显优于低日龄新生儿,P<0.05。结论:新生儿凝血功能存在着明显的数据差异,其中早产儿的凝血功能要明显低于足月产新生儿,因此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变化,避免出血性疾病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 凝血功能检查 出血性疾病
前 言
现代临床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新生儿凝血功能参考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并且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研究,有助于深层次的揭示本地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发生,这在凝血功能异常診断、公共卫生预防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工作中,对新生儿进行全面、有效的凝血功能检查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我院的230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相关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上半年出生的230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分娩情况将其分为足月产组、早产组,其中足月产组新生儿188例,包括男103例,女85例,平均出生质量(3.22±0.19)kg。早产组新生儿42例,包括男25例,女17例,平均出生质量(2.17±0.23)kg。
1.2方法
采集两组新生儿的静脉血2ml,常规抗凝之后,做离心分离,其离心频率为3000~3200r/min,将离心后的血浆放置在低温箱中保存。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对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PT检测过程中,将凝血酶、钙离子等物质加入到枸缘酸钠抗凝血浆中,之后将血浆放置在37℃环境下进行保温,记录血浆的凝固时间。TT:选择一定量的血浆与凝血酶试剂混合,在37℃环境下保温,记录血浆的凝固时间;APTT:将脑磷脂(凝血活酶,是血小板的替代物)与激活剂加入到血浆中,在保温后,再向血浆中加入钙离子,观察纤维蛋白凝块的成型时间。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PT、TT、APTT等数据资料。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新生儿的PT、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资料后,发现足月产组新生儿的相关数据要优于早产组,P<0.05,资料见表1。
在了解两组新生儿不同日龄后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后,统计相关指标的平均值,发现随着日龄的增长,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改善,不同日龄阶段相比,P<0.05。
3.讨论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其循环血存在氧化应激反应、炎症性反应的病理进程,将会直接导致新生儿体内的凝血-抗凝机制紊乱,增加了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其自身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出现出血性疾病的概率要高于足月产新生儿[1]。目前临床上针对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研究,主要研究认为,通过了解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可以特异性指导本地区新生儿疾病诊断,尤其是对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倾向的新生儿,有助于提高医学界对异常凝血功能的辨识能力,因此达到了改善预后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PT、TT、APTT三个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具有临床实际意义。PT在临床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中较为常见,其正常的参考值为11~14s,通过在被检测的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与钙离子等,来观察血浆凝固时间;TT:是将标准化的凝血酶加入到被检测的血浆中,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其正常参考值为14~16s。医学界认为,在PT与TT中,测定值与标准值的值差超过3s,则可以认定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2]。APTT是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凝血情况的较为敏感的指标,其指标的参考值为35~45s,一般认为比正常参考值延长超过10s,可以认为凝血指标异常。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足月产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指标要明显优于新生儿组,P<0.05,同时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长,两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情况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数据相比,P<0.05。上述研究结果证明,新生儿的凝血功能问题较为严峻,所以在未来临床上必须要高度重视,随着日龄的增长,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正在逐渐趋于正常,但是依然存在指标异常的情况,所以应该重视对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监控,为避免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奠定基础。
结 论
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存在特异性,因此需要重视对不同新生儿、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功能的监控,尤其是需要根据本地区早产儿做好干预准备,切实保证新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金姣,陈亚军.新生儿黄疸对心功能及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8):2255-2257.
[2] 刘强,杨肖,黄修菊.丹参辅助治疗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09):1348-1351.
作者简介:孙亚婷(1990,12—),女,汉,籍贯:天津武清,单位:世纪亿康(天津)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凝血和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