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丽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接着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86-02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开展的如火如荼,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死板生硬,根本没有丁点的趣味性可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可想而知。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缺乏方向感
在初中的课程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功课的目标十分明确,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得到全面提升,最终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但是不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教学中并未深谙此道,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不清晰。因此,缺失的目标感让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发挥”,对于学生的感受则不闻不问。久而久之,《道德与法治》成为了学生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教师始终保持高高在上权威者的形象
在我国初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权威者的位置高高在上不容撼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采取“填鸭式”或者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凌驾于学生的感受之上,整个的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没有丝毫的变通性可言。不少的学生常超抱怨教师的课堂教授与自己的学习实际明显不符,格格不入的现象十分明显。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参与感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拥有强烈的参与感和好奇心,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一改往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道德与法治》拥有很强的实际感,这为有效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前提条件。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情境,课堂高效性的实现变得有章可循,水到渠成。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章节的内容为《共同建设集体》。面对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一改往日按照课本按部就班进行讲解的习惯,而是用一个和集体有关的故事进行引导。通过故事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此后,教师“乘胜追击”,为学生组织一个知识问答。在知识问答中,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搜集资料,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找尋蕴含在学习中的快乐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与初中的其他课程不同,《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勇于进行探索,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同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对于更好的应对课堂学习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全面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让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更加具有有效性,教师全方位优化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变得空前热烈。学生一旦参与其中,主观能动性也得到充分激发,整体的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高效课堂的建立变得“信手拈来”。
近年来,“教学留白”是十分盛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并非一定要“满满当当”,适当的“留白”既能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空间,又能让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充分延伸。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采取教学留白法,让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延伸,学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潜力都会在此蓄积并爆发出来。换言之,优化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是教师教学的上佳之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谓任重而道远。每一个教师应该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将学生的实际需求摆在首位。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真枪实弹”。
参考文献:
[1]张虹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 读书文摘, 2017(16):55-55.
[2]宋玲. 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2016(20):209-209.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