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摘要】将微课与高中物理教学结合起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利用微课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接受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运用进来,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少数民族 高中物理 教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153722839)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85-02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指“微小的课堂”,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教师将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知识呈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视频、音频等,讲解的知识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材讲解、例题分析、考点归纳等,可以是讲解知识技能,也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由于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受限,学生的学习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不能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力,因此就需要将微课借鉴进来。为了利用好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融入进来,让学生合理利用微课资源,主动完成课程的学习。下面我們主要介绍微课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具体过程。
一、辅助学生课程预习
课程预习是学习高中物理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十分必要。学生在预习物理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说在课堂上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为了让学生对课程预习保持持续的动力,就需要利用微课帮助学生预习,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可以用过微课进行预习,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星球与星球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定律,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万有引力定律,只所以万有引力对人的影响较小,这是由于人的质量过小的原因,而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球的质量很大,因此万有引力可以明显测量到。而在发射人造卫星的时候,也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来发射的。学生通过这些丰富精彩的视频,就会对万有引力定律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在学习万有引力计算公式的时候,学生就能利用公式来分析许多物理现象。总之,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增强了对学生知识的初步了解,让学生从更多角度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然后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二、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高中物理较难,尤其是遇到许多新概念,而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而学生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学生,此时就学生主动利用微课开展学习。
比如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不仅贯穿整个力学学习部分,还会对后面的电磁学学习做铺垫,但是学生在刚开始写学习的时候混产生较多困难,不能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尽管只有一个公式,但是要利用好这个公式却比较困难,此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补充学习,学会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学会根据物体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受力。例如在确定分析对象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连接法、隔离法以及整体法等。将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然后结合微课上的题目来熟悉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
三、提供学生知识补充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材上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中学习,就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学生在遇到灵活多变的题目时就很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很有必要。而微课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不必受到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限制,自主选择学习进度。
1.形成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的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关系,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后面学习的知识点需要前面知识点做铺垫,在学习完同一部分知识点后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资源自己来进行知识结构的总结,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善知识结构。
2.完成知识辨析
物理学习中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辨析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辨析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例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对象是在不同的物体上,而平衡力的作用对象是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不能相互抵消,而平衡力可以相互抵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而平衡力不一定是同时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相同性质的力,而平衡力不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经过这样的总结辨析过程,学生就会了解原来这两组力原来存在着这么多不同点,学生在遇到具体的力的时候也能够具体分析,避免知识点混淆。经过辨析以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给学生出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A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问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异同点,就很快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知识辨析的过程是高中物理不必可少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利用好微课,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困惑,理清知识点,解决好物体问题。
3.促进学生完成实验
物理课程是基于实验而开展的课程,许多物理知识点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学生正确操作物理实验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由于边远地区实验条件有限,许多物理实验仪器不全,这就影响学生的实验过程。而通过微课可以弥补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微课资源有许多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以后就对这些物理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加深对物理步骤和物理现象的印象,然后在解决一些物理实验相关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有步骤进行解决。
比如在学习高中物理“加速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加速度的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在观看实验操作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速度大,加速度就大吗?”、“加速度大,速度就大吗?”,经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学生就会了解“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速度大不一定加速度大,加速度大不一定速度大。”学生以前在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可能存在困难,但是联系实验现象就会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内涵。
综上所述,微课资源丰富,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丰富微课资源,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微课学习中,及时解决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能解决边远地区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利用好微课资源。
参考文献:
[1]应飞.浅谈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年20期
[2]王彦方.“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6: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