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雯+吴孜悦+梅静怡+王欣睿+薛敬敬
摘 要:随着古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充满故事的古镇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淮安——一座南北交界处的城市、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孕育了一座历史底蕴丰富的河下古镇。沉睡中的古镇似乎没能诉说着往事的繁华。本文借鉴英国古堡的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让这座古镇再次繁荣。
关键词:历史底蕴;英国古堡;意义
一、 河下古镇历史底蕴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 km。长江和运河是明清时期沟通东西与南北的两大水上通道。由于明清时期的运河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因而运河也成了一条城镇发展的主轴。淮安历来就有“南船北马”之称,历史上的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在淮安市内设有漕运总督府。淮安是个水网密集的城市,水系是淮安文化的起源。河下一度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交通重地。受所在城市大环境的影响,明清两代河下古镇曾经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丰富的传说故事,是全国最富有文化底蕴的古镇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河下涌现出了许多名人:秦时有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有诗人赵嘏,宋代有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有文学家吴承恩,近代有周恩来总理。
二、 河下古镇目前状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周末的河下古镇,游客并不算多,游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参观,鲜见旅游团等大型队伍。一下有轨电车,便能看见古镇建筑群寂静地沉睡在里运河边上。景点的入口是一座牌坊,上面写了“千年古镇河下”的字样。向右边走,可以看见程公桥,通过这座桥,便是河下古镇的主干道“花巷”和“湖嘴大街”。道路是由石块铺陈的,行走在其中,能看见它们被磨平的棱角,由此可看见其经历的岁月。据当地人介绍这些石板路的铺设是为了盐商运盐,然而现在却接纳了形形色色的游客。当时的河下古镇游90%的道路都是这样的石板路。
道路两边的建筑有70%是清代以前建造的,木门,砖墙,小窗,大部分都是平房。除了部分景点外,大部分还都是居民房,两侧的居民似乎习惯了游人们拿着相机对着他们的房子门前的对联,卧在地上的小狗,努力向上生长的小花,各个角度进行一番拍摄。当然了,景点少不了那些商业元素,但是河下古镇中并没有很严重的商业化,肉圆店,酱菜店,茶馓店,还有文楼,寥寥几家店铺,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淮安自古的饮食文化。湖嘴大街的尽头是一座寺庙——闻思禅寺。寺庙中人烟稀少,并且很明显地看出是新修建的,里面也有些游客在虔诚地向神明诉说自己的心愿。
三、 沉默的古镇
据《河下志》记载: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碑坊,55座祠庙。明清时还有与扬州相媲美的园林。而现在古镇内仅保留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分别有:湖嘴大街,估衣巷,花巷,茶巷,罗家桥等等。古镇内还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古迹,主要指漕运总督府的大门,吴鞠通故居等。
初到淮安的人很少知道这座古镇的存在。我们团队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一个地方还是通过在课堂上本地老师的推荐介绍。微信、微博作为现在大众使用最多的通讯平台,信息即时化,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然而,我们发现河下古镇在这些平台上少有自己的印迹。我们团队在这两个平台上进行相关关键字的搜索。首先是微信上,搜索“河下古镇”有两个微信的公众号,还有些推荐文章,再看看来源,基本上都是淮安本地的媒体。打开了一个“河下古镇”的公众号,里面共有“古镇资讯”“古镇特色”“热门活动”三个栏目,这三个还有小的分支,主要是关于景点的介绍和出行攻略。再打开公众号的历史消息推广,却只有三条消息,其中还有两条是广告,每条消息的阅读量仅有两位数。还有个“河下古镇旅游”的公众号,关注后居然发现是空的。接着,在微博上进行相关的搜索,微博上没有官方的营销账号,也没有相关的旅游攻略,只有寥寥游客的随手拍,看着不是很吸引人,这样的一座古镇仿佛在互联网上面消失了。往昔的繁华以及一去不复返,被世人遗忘。
四、 他山之石:英国古堡的发展
前几年周杰伦在英国北约克郡霍华德古堡中举行的婚礼十分的梦幻,由此也引发了一阵英国古堡热。媒体中体验式的旅游再加上各种精美图文的展示还有各种营销号的推广,让人对古堡十分向往,这些古堡也就成为了许多人旅游度假的必选方案。知乎上搜索“城堡”关键字,出现了许多精华问答。答者所推荐的城堡均是高颜值、历史底蕴丰富的,并且让游客在建筑中能充分体验其中的文化。我们选取了Ruthin Castle作为了解的对象。在知乎上相关的介绍说该城堡历史悠久,装修充满了历史感,配置齐全,并且现在已经作为酒店。上面所放的照片也是很吸引人的,室内看起来豪华气派,室外环境绿意盎然,仿佛世外桃源。这座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亚瑟王传说时代,据记载建造之初的用途是防卫,克伦威尔的军队还曾经想要拆除这座城堡,防止被敌人所利用。1923年的时候,该城堡所在地是一家私人医院。一直到60年代才作为城堡所使用。我们发现这个城堡酒店还有自己的官网。网站的制作页面较为精良,简洁大方,基本上能满足游客所有的需求,不了解这座城堡的人通过网站的介绍也能知道个大概。
英剧《唐顿庄园》通过一个虚构的庄园所发生的故事来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呈现的人生百态,这样一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向观众朋友们呈现了具体一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呈现出那个时代下人们的衣着,餐桌礼仪文化等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以该庄园作为背景进行演绎。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个丹麦王子。北欧的王子都住哪?当然是住在城堡里,为了把这样一部巨作搬上银幕,电影版的哈姆雷特在科隆博格堡进行拍摄。作为名著的拍摄场景,古堡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点完美契合这个故事。这些文化内容近来逐渐融入到英国古堡旅游项目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近两年来,出游住宿不仅仅局限于住酒店,“民宿风”近日在国内外刮起。它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是它能讓旅行者们体验当地风情,感受当地房主的热情,体验有别于以往的服务。我们在近两年来名声较大的民宿网站Airbnb进行了相关搜索,搜索“城堡”出现了600多个相关房源。相对于专门提供住宿服务的古堡来说,作为民宿而提供给旅游者的城堡费用较低,而且更为接地气。
五、 借鉴与反思
通过网络的了解以及和实际的考察,我们发现那些非常吸引人的景点都缺不了这几个因素:照片看起来十分的高大上,有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充分运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开发了精美且丰富的周边旅游产品。具体而言:
(一) 一处景点的宣传必不可少的是照片。我们在了解未知事物时,最先就是通过百度等网络工具进行查阅了解,照片质量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乃至决定了我們是否想去这样的一个地方。南京的爱情隧道就是通过照片火起来的,铁路两旁长的大树遮住了天,实际看上去也就是很普通的一段铁轨,而通过摄影,却有一种不一样的美呈现给大家。河下古镇可以举办摄影展,不仅仅是吸引大家前来摄影,那些摄影作品还能吸引更多喜爱美、喜爱摄影的人前来参观。
(二) 互联网+的思维至关重要。互联网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周末假期去哪玩?查一查手机,看看别人的攻略。河下古镇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份官方攻略让人去参考借鉴。淮安是江苏的中心,不管是去南边还是去北边都很方便,这种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可以给古镇加分的。大家在周末只有两天的假期喜欢选择周边游,扬州苏州的园子早已让世人所领略过,苏北这样一座秀丽的小镇应该也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恰如其分的推广。
(三) 周边产品的开发。手机通讯如此发达的现在,收到明信片是让人很惊喜的事情,基本上每个旅游景点都会有相关的明信片售卖,甚至有的门票就是明信片的形式,无论是寄给别人还是自己都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此外河下虽然小,但是只有门口一张地图的引导确实还是让很多人在逛的时候摸不着头脑,假如能绘制相关的地图并且免费发放给游人也是很好的宣传手段。
(四) 体验式文化的开发。在游览河下古镇时,发现80%的建筑物还是居民自己进行使用,旅客朋友们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也许并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样一座古镇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如果鼓励当地的居民充分利用闲置的房间或者是住宅进行民宿的开发,那么就给外面来的旅行者一个贴近当地生活的机会,一个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是体验新鲜的生活,也是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五) 把古镇背后的故事搬上荧屏。《河下志》中记录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祠庙。曾经热闹繁华的街市究竟发生过多少让人或喜或悲的故事。明末清初在此定居的盐商之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商业竞争。让人赞不绝口的文楼汤包究竟是什么让厨艺大师们激发了创作灵感。来自河下的进士,状元,榜眼,探花们又是怎样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这些曾经的故事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剧本,现代人的再次演绎不仅仅能让我们了解那些过往,还能弘扬传播其中的正能量。可以说是很优质的精神食粮了。
六、 结论
历史底蕴深厚的河下古镇可以作为淮安的特色名片。借鉴英国古堡保护与开发的他山之石,深度发掘古镇的历史底蕴,可以让这个古镇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提升市场竞争力,吸引大众的目光。而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则可以让这座沉睡的古镇再次苏醒。
参考文献:
[1] 王淑莹.淮安河下古镇的探索[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4):26-27.
[2] 刘瀛璐.欧洲古堡新功能,最理想婚宴举办地[J].国家人文历史,2015(6):110-115.
[3] 荀琦.交通枢纽与旅游需求影响下的河下古镇改造[J].山西建筑,2016(17):22-23.
[4] 张楷.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景观概念规划[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 吴超明.浅议历史建筑的更新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6(9).
[6] 陈春燕.杭州西湖风景区民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5(21):122-125.
[7] 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