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婕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你若是问我人生价值在于何,答案在风中飘荡。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就在于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如果件件都尽善尽美,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为这风中飘着的答案而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本来就要有不定向的答案,你如果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一步寻到答案,反而更加索然寡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生命偶然,不可预测。温柔的梦想一直在路上,在《命若琴弦》中,主人公本是残疾,本是美好的生活却有了空缺,面对这些,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生活总是不如意,越是希望,似乎破灭得总是越快,七十年的苦苦等待竟是一张白纸。在一场痛哭之后,他又站了起来,为了徒儿,更是为了自己。信念给了你致命的打击,你也不能断掉自己的那根心弦。在那些低到尘埃的日子里,你要坚定信念,摸索前行。既然已经了悟结果终将归于虚无,那还不如实实在在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只要盲人徒弟能够在重见光明的企盼与憧憬中继续弹奏生命的音符,能够想象重见光明的美好,便已经足够了。人的命运就是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人生之歌,而弹好了,就够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才行。”我们似乎注定无法解读人生的“过程论”,但在这些缺陷中,我们必须有一个目标。也许,梦想能做到如此,答案在风中飘荡,便可让我们早些懂得——命若琴弦,弹好了就好了。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一文中说“人们追求的快乐只是个诱惑。它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電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追不到那些虚妄,而最终珍视的却不是我们想追的东西。在绝望中不断质问命运、不断求索的史铁生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答案:过程。对,过程,只剩了过程。对付绝境的办法只剩它了。生命因此便有了弹不断的美丽。爱与过程,便是人类命运迷宫中的解救之途,拯救着他人,亦救赎着自己,答案在风中飘荡。
在饱受命运折磨之时,人们不禁要问,什么叫“以义制命”“消化灾难”?答案在风中飘荡,受尽天磨的真铁汉“杨敬年”,被称作“他的灵魂没有皱纹”。20世纪,对学者来说,那是最好和最坏的时代。人类后代人的遭遇都被压缩进这一代人的命运中。新旧交替,中西碰撞,甚至发生种种翻天覆地的变迁。在他被划为“右派”之时,贫寒交迫,却仍坚持完成学院交给自己的翻译工作,不管经历多大的磨难与单调,他始终能从追求学问的过程中找到安慰与力量。“学者,朝闻道,夕死可矣。师者,欲为国家兴教育,肯将衰朽惜残年”,答案在风中飘荡。
“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你若是问我人生价值在于何,答案在风中飘荡。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再谈中国的航天史,只因悲壮而伟大。钱学森曾言:“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真的那么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望着天宫二号的发射,你是否曾想过中国航天事业曾经历过“差一点的成功就是失败”?我国航天事业60年里辉煌背后是注定带血的荆棘,挫折才是常态。无论是长征三号撞在自家空地上,还是长征二号的“长征奇耻,国人心寒”,答案是那数不清的坚定选择,一次次挫折后的奋起直追,凝聚无数克服困难的不懈努力,“我不怕风险,不怕挫折”,答案在风中飘荡。
读到这儿,你是否明白了答案?是否明白什么叫万次单调后的抬头骄傲?正如中原大地,造化神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多少风惊,多少脱釉、爆裂、塌坯……所有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失败都承受过了,你才可能撞见那一瞬间的惊艳。行走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者是创造。所以敢于承受失败的人,才能相逢最大的惊喜,敢于在无数次单调中一次次损失才能真正有所得。有一颗接受单调与任何结果的不变心,你才能拥有万种超乎寻常的精彩。你听我说,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