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 李莉 黄鑫
破解社会救助难题稳步提升保障水平
——四川省巴中市探索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路径
•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 李莉 黄鑫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在加强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稳步提升保障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着救助政策不完善、救助标准仍有欠缺等问题,为进一步破解救助难题,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向公正、优质、高效转型发展,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新时期新形势下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保障投入不减、政策措施力度不减,踏实践行“民政为民爱民”的宗旨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路径。
一方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以市政府名义颁布实施《巴中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巴中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巴中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等若干政策,加快制定《巴中市特困人员认定实施细则》,基本形成全面覆盖、功能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为依法救助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法规政策支撑。
另一方面,突出工作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及时总结工作开展经验,准确预判救助工作形势和走向,通过政策形式将其固化提升,为推进社会救助事业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在脱贫攻坚低保政策兜底工作方面,在综合基层工作实际和政策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市扶贫移民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低保兜底工作的通知》文件,优先于全省以正式文件形式将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予以确认,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困境儿童救助方面,将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纳入自选民生实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级层面统一的《关于做好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通知》,对困境儿童资格认定、救助措施、责任主体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为省级层面推进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了市(州)实践经验支持。
最大限度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救助合力,建立健全委托服务、公益捐赠、购买服务等制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供给公共服务。创新“政府+社会”救助服务模式,不断丰富社会救助内涵和外延,满足困难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如在特困人员养老服务上,全面推广“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方面,降低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特困人员养老服务的主力军,鼓励和支持有专业养老服务管理经验、经营业绩突出、社会信誉良好、职业资格证书齐全的各类社会组织、市场主体跨界向养老服务转型,采取社会化招标方式,公开征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运营业主,择优遴选服务团队,有效承接和满足特困人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不断夯实兜底供养基础。按民办机构新增床位每张1.1万元给予建设补助、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年平均实际入住床位数每床每年0.1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充分调动市场优质资源向养老服务领域聚集;完善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将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400元、300元,科学拟定失能和半失能人员的护理费用标准,让特困人员享有更好服务;加快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大现有农村敬老院撤并和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减轻社会资本的营运负担,为政府与社会资本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平台。
积极探索“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加快推进全市“数字民政”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信息数据向集中、动态、关联转变,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高效优势,全面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化、系统化建设。
例如,在城乡低保保障方面,依托市政务“云平台”,加快低收入家庭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民政部门与公安、财政、交通、卫计、住建等部门签订信息共享协议,实现同级部门之间大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低保对象认定精准度,进一步推进了低保保障工作公平公正;在医疗救助方面,依托人社系统金保网络,开发运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实现救助对象住院治疗医保报销、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同步结算,简化了救助申请程序,缩短了救助时限,同时积极推进一站式向乡(镇)、村(居)域扩展,在市(县)域内定点医院就医城乡困难群众均等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成为全省范围内优先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的市州之一,实现医疗救助服务便捷和效率双向提升、资金监管和使用双向并重目标。
社会救助事业要深入贯彻为民服务理念,有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和完备、科学的制度规范是关键。近年来,市民政局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以“高、精、尖”为目标,强化救助工作人员配备和工作技能培训,突出社会救助工作领域“1”字型专业人才和“十”字型综合人才培养,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敦促县(区)细化公开救助申办流程,强化救助服务质量,加大工作细节把控力度,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经过不懈努力,推动全市民政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民政系统共培养专业助理社会工作师11名,持证社会工作师21名。20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立了标识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窗口)和救助项目、申请、办理程序公示栏,实现社会救助业务培训常态化举办,引入社会救助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医疗救助征信体系评估等机制,积极与统计、调查队等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救助绩效评估,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牢牢把握清正廉洁要义,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加强干部思想建设、资金安全使用、救助公平公正等方面的教育监管,不断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扩宽监督监管渠道,着力打造廉洁、务实、惠民民政形象,树好新时期民政标杆,用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注。如在城乡低保方面,通过个人学习领会、小组集中学习、制度政策规范、组织谈心谈话、驻局纪检监督等方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渗透到干部职工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民政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风险思想,从思想上扭紧“廉政弦”。联合市监察、市财政、审计等部门,紧抓对象认定、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以“零容忍”态度对全市低保工作进行全面整治,全市所有低保对象全部清零、重新申报、重新审查,户户见面,户户核查,户户签字背书,严厉查处挪用、冒领、贪污侵占救助资金、“关系保”“人情保”“政策保”等行为;完善群众监督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信箱,广泛公开微信公众号、QQ号,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建立举报投诉问题台账,坚持“一事一应”,做到群众举报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应,经过专项整治,实现低保对象户档资料完善准确率100%,除政策规定特殊对象外,100%以家庭为单位发放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