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宁 编辑/王亚亚
筑牢资金风险“防火墙”
文/乔宁 编辑/王亚亚
资金风险管控的关键还是事前控制。在投资前期做好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所在国情况,合法合规办理业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0多个,包括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及蒙古,其中,绝大多数是转型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法律制度、金融体系、税收政策以及与我国的经济合作程度等方面各不相同,企业与这些国家开展投资合作会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引入外资“走进来”,资金风险会伴随企业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因此,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非常必要。
我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引入外资为主变为引入外资与境外投资并重,境外投资额不断创出新高。企业开展跨境投资合作面临的主要资金风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常企业关注的是资金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结算风险等,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主要为转型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有其发展的特殊性,因此,企业需要调整原有的思路,重点关注以下风险。
一是国家风险。“一带一路”国家油气资源丰富,特别是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油气可采资源量和油气产量占比均超过全球半数以上,油气收入也成为这些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近期油气价格的大幅降低导致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锐减,可能导致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幅调整,特别是货币资金政策。如某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在一天之内就贬值20%,导致企业遭受严重的汇率损失;再如某国宣布更为严格的外汇管制,强制结汇、限制购汇等,导致企业资金受困;还有的国家因受到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制裁,无法正常进行国际结算,致使企业资金运作困难,资金成本高企。
二是合规性风险。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资金跨境流动交易更加频繁。为防范非法资金流动,国际金融体系和各国政府均加强了反洗钱审查,提高了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的要求。如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均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报备手续,涉及不同的业务主管部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也大都存在类似的政府监管手续。因此,企业在开展对外合作中须重视资金合规性风险。由于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合规性审核对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不确定风险因素。由于办理合规性手续的时间不可控,资金可能无法及时到位,对海外投资,特别是收购兼并类项目提出了较大挑战。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如企业按照相关税收规定已经缴纳了税款,可该国税务部门不及时提供缴税凭证,导致企业无法办理后续分红手续,影响了投资回收。
三是外汇管制普遍。除了个别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存在外汇管制,货币兑换或资金汇划受限;或者要求必须使用当地货币计价结算,导致投资企业蒙受汇率变化、资金受困等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加大,资金成本随之提升。例如,某中资企业前期使用美元等硬通货币在某国投资,并按所在国要求兑换为当地币运营,通过经营形成的利润,分红后资金可兑换为美元回收。但是由于当地币汇率贬值幅度较大,企业虽然在当地运营利润可观,当地币分红也已超过当地币投资额,但由于当地币贬值幅度太大,结果收回的美元资金却低于初期投入的美元资金,形成了实际亏损。
四是金融银行体系风险。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银行体系薄弱,开放程度低。有的国家的本地银行规模较小,货币市场容量有限,金融产品单一,没有国际性金融机构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资金风险就会加大。如某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无法保障企业正常对外支付;有的国家银行破产,企业资金面临损失;有的国家没有金融衍生品市场,当地币汇率风险无法使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开展套期保值规避;有的国家当地币融资规模有限,所融资金无法满足企业在当地运营的需求,且当地币融资成本较高。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风险,企业可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一是合理规划投资结构。企业对外投资的结构多样,可以直接在所在国注册企业投资,也可以通过第三国企业注册投资,还可以将外方引入在我国注册合资公司运作。直接在所在国注册企业投资可以享受两国间的税收协议等优惠政策,以及所在国引进投资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等,也便于在当地开展相关业务,但投资资金运作需要符合我国对外投资管理规定。目前我国支持使用人民币境外投资,企业可以根据所在国实际,选择外币投资或人民币投资。通过第三国投资主要可选择中国香港、新加坡、BVI以及开曼群岛等法律体系完善、配套制度完备的国家或地区作为注册地。这些国家或地区银行业发达,可以开立离岸账户,方便资金运作;同时,投资资金可以使用企业在境外的留存资金或境外融资资金,灵活性也较大。将外方引入在我国注册合资公司运作,企业熟悉我国的投资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语言障碍,便于监管控制,也支持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应遵守我国资本项下外汇管理规定,及时履行相关手续,合法合规运作投资资金。
二是慎重确定记账币种。记账本位币的选择要考虑收入、债务等多方面因素。通常,跨境投资业务大多会存在投资币种与记账币种、收入币种、债务币种不一致的情况。如果投资注册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本位币,但收入或债务币种为外币,或者使用当地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可收入或债务币种为美元,就会形成币种错配,汇率变化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结果。由于汇率变化(除固定汇率外)通常较为频繁,且汇率变化产生的会计风险通常难以规避,其对企业影响存在较大不的确定性,因此选择好记账币种非常重要。如果投资注册的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和收入、债务等均为同一币种,汇率变化只会在合并报表层面出现折算风险,不影响企业账面利润,汇率风险影响就会相应降低。
三是优选账户银行。选择账户银行主要应考虑安全性、便利性及服务能力等因素。中资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是较好的选择,主要是企业熟悉银行情况、语言便利;银行也熟悉企业背景,而且可以借助已经建立的良好关系和银行内部网络,提供更加便捷的行内结算、融资以及信用证等中间业务。在没有中资银行分支机构或者中资银行业务范围无法覆盖的情况下,由于国际性银行的信用较高,选择这些银行在所在国的分支机构或在当地的合资银行作为账户行,也会相应降低银行风险。但也存在这些国际性银行由于自身业务发展调整或受当地业务发展限制等因素,出售所在国分支机构或退出所在国市场的情况,如汇丰银行就从哈萨克斯坦及伊拉克等国家撤出;同时,无论中资银行还是国际性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或合资银行,还有可能因受子行资本金或营业网点的限制而无法满足企业在当地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是就需要选择所在国本地银行。选择本地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主要合作伙伴已经开户的银行(便于结算),或者当地的主要银行(如国有银行),或者银行网点便利的银行。有时所在国政府也会指定开户银行,要求企业通过特定银行办理特定业务。
四是争取“收硬付软”结算。当地币通常因所在国经济体量小、外汇管制严等因素存在较高风险。因此企业应争取以“收硬付软”进行结算。所谓“收硬”,即收款时尽快将收到的当地币兑换为硬通货币,;如果无法使用硬通货币计价,可争取增加汇率补偿条款,在汇率波动超出一定范围后,获得部分补偿或重新商定结算价格。所谓“付软”即付款时尽量争取支付当地币;如果需要兑换当地币,也要尽量与支付日接近,以减少汇率波动的影响。
五是控制当地币存量。企业应当控制当地币存量。例如某公司境外子公司因美元存款利息低于当地币,故留存大量当地币存放当地银行;后由于当地币急剧贬值,导致当地币的存款利息无法覆盖汇率上的亏损,给企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此外当地币存量增加还会增加企业的沉淀资金,无法参与跨国企业全球资金集中运营,进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规避风险、提高资金效益等角度考虑,企业应尽量减少当地币存量。除了争取“收硬付软”减少当地币资金外,还要尽量匹配当地币收支。考虑所在国要求使用当地币结算或者外汇管制等实际情况,企业在不得不收取当地币时,可以根据当地生产经营需要,尽量将当地币收入用于当地开支或当地采购等,以减少风险敞口。
六是优化融资方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外部融资扩大业务。在所在国进行融资应从信用条件、资本弱化要求、收入支出情况、汇率利率等多方面优化融资方案。例如企业记账本位币为当地币,当地币融资规模较小且成本较高,存在贬值压力,企业既有美元收入也有当地币收入。此时企业的融资币种可以选择当地币,利用货币贬值降低实际借款成本,且当地币借款不会因为货币贬值形成汇率账面损失;也可以选择美元借款,未来可以使用企业美元收入归还,可以避免货币兑换导致的汇率交易风险,但美元借款在当地币贬值时会形成会计账面损失,影响企业账面利润;还可以选择欧元借款,主要考虑欧元融资成本较低、欧元兑美元为下行趋势,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又没有较大的汇率账面损失。融资期限、融资金额等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优化,如利用企业良好的信用,通过短期借款滚动长期使用,降低融资成本等。
七是及时清收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如果不能及时回收,会降低资金周转效率,相当于资金闲置或浪费,降低了资金收益,还可能因汇率变化导致应收账款缩水,甚至形成呆账、坏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应收账款清收,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以形成良性循环。境外应收账款清收重点是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中信保等境外保险产品进行增信;同时,还可通过加强与所在国政府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将新增业务或融资支持与清欠挂钩等,多渠道解决欠款问题。
八是加大分红力度。企业境外投资应以尽快收回投资、实现盈利为目的。有些企业境外经营利润长期滞留海外,因担心会增加税收支出或担心分红资金入境后再度境外投资出现资金出境困难而不进行分红。利润长期留存在境外企业,一旦所在国出现汇率贬值、外汇管制加强等情况,会导致投资者利润缩水或无法收回投资,形成实际损失。因此企业应适度加大分红力度,以保障股东利益。
九是创新结算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与我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格局。但国际形势复杂,地缘及意识形态冲突加剧,再加上恐怖活动的干扰,美国、欧盟等不断加强金融制裁,正常的跨国经营国际结算业务随时可能受阻。为了保障正常业务的开展,企业在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结算业务需要根据业务实际创新结算方式,开展离岸结算、抵消结算、轧差结算等,在遵守联合国决议、确保真实业务背景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国际结算业务,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
虽然防范资金风险有不同的应对措施,但资金风险控制的关键还是事前控制。如上文提到的投资架构设计、记账币种选择、合同条款考虑、融资安排以及汇率风险管控等,如果事前能够充分论证、反复研究,在投资前期做好市场调研,熟悉所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合法合规办理业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收购兼并中,将办理相关国家审核备案手续等作为资金交割的前提,不设定具体交割时间,就不会因手续办理超出预期时间导致收购兼并失败。有些资金风险如果没有事前的合理筹划,事中及事后应对就会处于被动,甚至无法应对,给企业带来损失。如在汇率风险防范中,如果对外收款合同没有考虑以硬通货计价,或没有设定汇率波动超出预期时的补偿或重新议价等条款,所在国金融市场也没有对冲汇率风险的工具,就会形成较大的汇率敞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汇率大幅波动,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汇率损失,无法有效地进行规避。即使事后追偿,也会处于被动,谈判难度大,甚至会影响合同双方的后续合作。
整体而言,在资金风险方面,除了企业自身加强管理积极应对外,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各个层面的沟通与合作,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扩大市场开放程度,简化行政管理和限制,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稳定汇率利率水平,降低税费,为企业跨国投资经营构筑良好的环境,繁荣地区经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