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华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学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坚毅意志、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等良好习惯,提高道德文化素养。
关键词:写字;策略;文化;质量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长期以来,由于对写字教育不够重视,轻视规范训练,出现字越写越差的现象。本文着重探讨学生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的培养策略,创新写字教学途径。
一、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写字欲望
书法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很多。选择书法家的作品供欣赏,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利用书法作品布置教室,营造浓郁氛围,欣赏之余感受墨香的魅力。其次,作为语文老师,要亲自挥毫示范,书写规范、具有美感的汉字,做学生的榜样。用汉字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写字欲望。
二、讲述名家故事,坚定学生写字意志
教学时穿插一些古代文人墨客勤学苦练的事迹和趣闻逸事,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如王羲之练字,池水尽墨;王献之练字,用尽十八口大缸之水;怀素芭蕉叶上苦练书法等。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书法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从而坚定刻苦习字的意志。
三、丰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写字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汉字进行分解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字义。结合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字谜等形式,开展识字教学,既帮助学生识字,又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与运用。
四、加强实践运用,激发学生写字热情
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学用结合,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写字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布置班级黑板报、制作手抄报,写得好的张贴在教室内,体验成功的乐趣。定期进行作业展览,鼓励学生规范地写好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春节来临时,组织学生参加书写春联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练字热情,同时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和感染。组织对写字感兴趣、有书法学习愿望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书法社团;组织开展《电脑普及了,还要不要写字》辩论,让学生明白电脑普及代替不了汉字,还要继续加强写字。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要继承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语文学科已将规范汉字书写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且分值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对写字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以六年级语文试卷为例,第一大题将加点的句子工整、美观地抄写在方格里,占8分;第二大题读拼音,把词语写在相应的田字格内,占8分。纵观试卷,前两题写字就占16分,写字分值之高,所占总分比值之大,是近年来语文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足以证明写字教学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这同时也向语文老师和学生传递了重视写字教学的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开设校本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来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写字与做人》校本课程通过经典书法小故事、古训、专业的写字训练课、作品欣赏,强化写字训练和做人熏陶。每天下午10分钟的练字时间,语文老师进班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培養学生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强调学生的写字、执笔姿势,在“三个一”上下工夫。伴随着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孩子们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坐姿端正,全身心投入,写字热情高涨,写字水平得到提高。
六、运用多元评价,提升写字教学质量
对学生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和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还要注意书写的速度,尊重他们的个体审美情趣。在语文学科考试评分标准中增加书写评价项目,在低年级的汉字书写、中高年级的作文中将学生的书写情况单列评分,以此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把书写水平纳入教师课堂教学评议范围,板书作为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内容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语文老师,营造良好写字氛围,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加强写字方法指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将在写字教学道路上锲而不舍地继续努力。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