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修芬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真善美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刚剛开始写作的学生来说,写好人物是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人物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明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想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就要巧妙地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再现人物的形象。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表情等方面进行的描写。把人物的外貌写得准确、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描写外貌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先写人的全貌,再将人物外貌的局部进行特写。如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一文中这样写闰土:“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读了这句话,闰土这个在海边长大的农村少年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作者仅仅抓住闰土的脸、头上、颈上的装饰就把海边生长的特点——紫色,绍兴人的风俗——小毡帽,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如果能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地描写出来,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特点也是不同的。
1.要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动作特点,充分结合人物的性格、性别、年龄、身份等特征,准确地运用动词。
2.要想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具体、鲜明,还要在这个动词前面或后面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如“他高高地举起了手中的杯子,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三、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其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语言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写好人物的语言,要做到如下方面:
1.要让人物说的话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文化修养、思想认识水平以及人生经历等特点。如农村人说话带有乡土气息、方言重,幼儿园的孩子说话稚嫩、纯真,老师说话语重心长。
2.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如写说的时候却不出现“说”,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再如“小妹妹高高地昂起头,撅起小嘴嘟囔着:‘不嘛,我就要芭比娃娃。”显然,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四、神态描写
神态就是指人物的面部表情。用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把人物的神态描写出来,能够使我们了解人物的心情、内心活动以及性格、品质等。写好人物的神态,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细致地观察,捕捉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着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说明人物的性格豪爽,也说明笑得痛快。
2.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或心情的神态来写。如“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老人身边,她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体现了家人团聚时老人高兴的心情。
3.要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境写好人物的眼睛,因为眼神最传神,最能体现心情和想法。写好了眼神,人物的神态就写好了,人物也就生动了。眼神可分为微笑的眼神、羞涩的眼神、友好的眼神、兴致勃勃的眼神、闪耀的眼神等。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他的眼睛会发光,而当他难过沮丧的时候,眼睛中的那一缕“光”就渐渐消失了。
总之,写作并不神秘,也不难。只要掌握了写作技巧,通过对人物描写的练笔,当然,实际习作中,这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只要做到详略结合,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习作播下一颗快乐的种子,从而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让习作之花处处绽放。
参考文献:
[1]秦爱玲.用细节描写点亮作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1).
[2]黄义正.人物外貌比美赛[J].小学生导读,2011(2).
[3]尹艳丽.关于描写人的两个方法问题[J].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06(Z1).
[4]陈美珍.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人物外貌[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2).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