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搭建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带动亚太地区的经济交流密度的同时,也能够利用稳定安全的跨境交易模式提升国家外贸的综合实力,并且“一带一路”可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本篇文章探讨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影响和条件,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结构优化
“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区域间要素流动和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需要。这是一个共享经济的社会,“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曾经,一条丝绸之路铺开了中国与外商贸易的航线,拓展了资源交流途径。而今,新经济带的成型依托于中国与其他贸易国家所协商的特定机制,将贸易经济结构限定在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内,以历史丝绸之路作为铺垫,结合中国在世界中的和平及经济地位来联合世界性贸易合作伙伴,构成政治互信、经济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的稳定关系。同时,“一带一路”的实际作用不止在经济来往上,区域内稳定的经济动向能极大程度的推进国内产业向合理化转移,故研究其经济带的建设及产业转移内容以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讲具备实际意义。
国民经济的骨骼是产业,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标志则是该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若想使资源在产业间和空间上得到优化配置,就必须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若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要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一、產业转移的条件
产业转移是“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趋势。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使得资源供给和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通过产业转移,可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移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的经济优化手段,其以市场为调动主体,以活跃性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内容为主活动体。微观中,当国际或国内金融形式面临趋势转移时,多数具备转型资本和资历的行内企业便会向经济新风向转变现有经营结构。以调动小部分资产向发展内容转移,进而实现产业在不同经济进化水平中的平衡状态。
产业转移因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区位、市场、产业配套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变化。通常,产业转移存在一些基本的条件和动力机制。
1.区域间存在产业级差
一般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各个存在经济关联的国家常处在文化内容差异的状态中。而文化差异和经济结构差异是各个国家长久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经济结构碰撞中的产业级差是基本无法避免的干涉项。例如我国比较倾向于工业化社会,经济走向首推生产力内容。而部分贸易合作方自身处于技术密集状态中,于是便会有部分发达国家选择专业产业主方向,将生产模式导入我国范围之中。且我国与国际间和区域间不同的实际状况还会存在许久,因此经济主导形式的差别便是加速产业转型的第一层推动力。
2.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产业转移需要产业级差为基础动机,但产业级差的程度毕竟会因国家和区域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存在范围差别,故产业级差并不一定会必然导致产业转移的形成。而产业转移并不局限在投资转移,与生产系别配套的必要生产装配、技术力量和必然劳动力等都必须进行同步转移,如此才能构成可正常使用的必要生产模式。故就在资源配置不断流动的过程内,产业转移便可逐渐成型。而同时要素流动的尺度也就是衡量产业转移进度的决定性内容。
3.区域间的产业利益差
尤其服务于经济变动过程,产业元素的归顺转移必然要依赖在固定的资源补给下。而对于经济链双方都处在想获得利润的前提下,转移目标是否符合期望值以及是否具备转移价值便成为了双方决定利润投入的最优先因素。而当产业转移的利益差值高出双方既定预算值时,产业转移就会产生的极为迅速和全面。同时一方经济力度的投入也会间接引发其他竞争经济体的加入,进阶带动产业转移终点的经济价值提升。
4.产业竞争
产业竞争,由此引发企业经营的成本压力和市场压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积极寻求跨地区投资和跨地区贸易,使得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二、“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1.为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比较强大和特殊的,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较强,在国际间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家人口众多,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数目仍居高不下。因此综合来看中国便是进行产业转移,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经济交流区。而“一带一路”与这类合作不同,其更倾向经济体与经济体间的高度交流,中国也更加趋向于与技术高级体系开展合作。与此同时当我国处在经济技术飞速提升状态中,适当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综上,经济体间的活动内容能够拓展经济可能性,“一带一路”可依照中国强大的历史影响力,为国内产业转移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渠道。同时能够尽可能减少国家的交流成本,自然而然的促使具有合作意向的国家进行资源交流。
2.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若对“一带一路”有着基本了解便可知,“一带一路”的实施思想并非由中国一意推行,也有部分国家发表过关于连带作用的言论,这便意味着“一带一路”的开展是经过多角度衡量的。在“一带一路”可经范围内,中国属于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对其他参与国家的稳定作用和保证作用极具力度。如此便能为产业转移构建稳定的交易市场,提升周边友好国家的参与积极性。
3.为因地制宜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搭建了平台endprint
比如西部地区就可以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有利于西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还有利于加速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且有利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西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发展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工贸易等优势特色产业。
4.为产业升级、体制创新提供了机遇
通过产业转移的创新提升,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服务,着力提高行政效能。通过区域间互动的加强,进一步密切与多方的合作,实现区域联动。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产业转移的思路
1.优化结构调整,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依据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立足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互利共赢,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2.引导产业链中下端的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我国领土中较为接近“一带一路”的区域基本都集中在西部区域,例如新疆与其他亚洲地区密切相接、内蒙古自治区域与友好邻国俄罗斯地势较为接近。而部分国家有着明显的资源丰沛特点,但相对技术能力十分落后。因此“一带一路”周边区域内所开发的贸易项目也基本围绕在自然资源(石油资源、石料资源等)购买交流范围内。而中国常常提供的交易种类则多在轻工业范围中,例如棉花制品、轻工业制品等。当区域间贸易经济效益形成稳定结构后,周边产业和细小经济主体便会逐步向西部方向靠拢,进阶推动西部产业的技术化、工业化方向转移。转移过程中除了要尽力提升本土技术能力外,生产过程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能以产业转移的迫切性为目的破坏限定的资源加工尺度。
3.促进产业跨境转移,注重产业的有序转移
国家在确定产业转移方向前要对现有可选国家进行系统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转移目标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综合管理资源等。多数综合实力低于中国的欠发达国家都会在基础设施和医护及教育资源上存在弱项,而这类国家对于产业转移的迫切度是十分可观的。但中国在迈向这类国家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投资可行性,避免产生金融冷冻现象。同时也要选择产业转移需求量较大的国家,也就是可供中国进行长期产业积累的国家。具体内容经济考察负责方可以综合选定国家的GDP进行需求衡量,例如蒙古、泰国、刚果等欠发达国家就是产业转移的适应内容。在转型期间同样要注重顺序差别,要将转移阶段的下放资源尽可能利用在有效阶层内,也就是注重产业的有序转移。
4.改善产业转移环境,加强产业转移机制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企业运营环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合作,创新产业模式。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在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人文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引导和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西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进行产业转移是为了中国自身经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所以转移产业需要分析承接地和转出地是否满足各项条件,采用的产业模式是否能为双方带来共同的正效应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希望此文中的部分理论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些许辅助。
参考文献:
[1]魏海峰.“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与产业转移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3-7.
[2]钟飞腾.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产业转移:对象国和产业的甄别[J].全国新书目,2016(5):14-14.
[3]田爱国.“一带一路”建设下产业转移与西部区域协調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7):119-124.
作者简介:刘畅(1969.12- ),女,甘肃兰州人,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