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高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个老话题,也是个老难题。许多教师将作文批改比作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座大山,觉得苦不堪言。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是许多教师正在试行的批改新举措。对于此法,众说纷纭,教学实际中,有人坚持实践,有人中途而废。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形成了对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认识,那就是:批改作文,让学生动起来。
一、学生批改作文的好处
学生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显示了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新型思维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这种做法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四点: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法,学生因为较少参与,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往往只在意作文分数,而对教师的批改标准、批改结果理解模糊,很少去认真琢磨个中道理。现在,学生批改作文的新形式,使作文课堂教学由教师的“自我表现”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表现”,角色的转变,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兴奋感和主动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言: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学生获得了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参与的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望,他们往往会特别专注和认真地去研究同伴的作文,从而形成个性化理解,并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如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逐步的培养。
(二)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责任心,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文交由老师批改,学生总认为老师是唯一的阅读者,作文优劣与否,只有老师知道,因此有些学生的写作态度常常很馬虎。而互相批改时,学生心理上就会发生某种变化。因为青少年大多有一种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在同龄人中间,特别是在异性面前,尤其不愿露丑。现在,作文要同多人见面,而且还要被分析评论,自尊心促使他们写好作文的责任感大大增强。另外,学生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朋辈的闪光之处,会不断刺激批改者。如此,有些本来很不重视作文的学生,也会在学生互批的促进下尽力把作文写得精彩许多。
(三)深化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丰富写作经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比教学结果更有价值,因为教学过程不仅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追求新知识必备的心理素质。“主题明确集中”、“材料紧扣主题”、“结构严谨”、“语言连贯得体”,这些比较复杂的写作能力和要求,学生往往会感到模糊不清,理解不透。现在,学生利用老师制定的批改标准,亲自投入到批改的实践中去,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他们既对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形成了一次再认识,也切实感受到许多写作知识不再是苍白无力的概念了。
(四)节省教师的批改时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师批改作文,如果教师批阅全面细致,确实对学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客观地讲,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把每一位学生的作文都批改得很到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语言优美”等流于形式的套话式评语比比皆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学生批改作文,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批改的时间,致力于其他作文教学环节的研究。他们可以通过抽阅部分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去深入思考并组织作文讲评教学。他们可以运用足够的时间,深入研究作文教学方法,研究学生作文心理,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从而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学生批改作文的具体过程
学生批改,看似轻松,但真正实施还是有较大难度。许多一线教师反映效果不太理想,以至于有人对学生批改作文的可行性产生了怀疑。我认为,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科学指导,自由度太大,呈“放羊式”状态。因此,如何科学指导学生批改作文,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批改的有效流程。
(一)目标确定。尽管有人认为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知识,能独立成文,便可练习自改”,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学会批改作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记住,每篇文章包含的要素很多,对每个要素的理解和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决定了作文批改是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制定长期计划,统一协调,要循序渐进展开实施,体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层次感。作文训练目标不宜大而无当,要明确具体,体现“一作一得”原则,学生批改时,针对性要强,具有可操作性,切不可面面俱到,弄得学生手忙脚乱。
(二)批改示范。在学生批改工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充分做好指导工作,做好示范批改,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批改的随意性,为他们的独立批改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可以精批细改几篇文章,从最基础的文章格式、书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到文章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等各方面,逐一评点,眉批、旁批、总评齐全,然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琢磨教师批改的范例,了解批改的要求,获得关于批改作文的直观认识,消除批改作文的神秘感,同时熟悉各种批改符号及用法。第二步,每做完一次作文,教师先选出具有解剖价值的1—2篇典型习作,进行详细批改,尤其在体现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的关键处,更要着力批改,务必透彻。然后印发给学生,通过师生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教师的批改意图,从而明确本次作文的批改标准,掌握本次作文的批改方法。有了这两步,即使批改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依样画葫芦,逐渐尝试批改同伴作文。
(三)学生互改。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考虑到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互改”可以先从小组内开始。教师可将写作能力强与弱的同学搭配成组,每组2-4人。小组成员可以先自行参照标准,对组内作文依次认真评阅,提出个人初步意见,记在评改手册上,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交流过程是一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过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不能出现“话霸”或“沉默者”,最后由小组长集中大家的意见,写出具体的评语。学生就在这样的集体批改中,慢慢形成批改能力,继而走向独立批改。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评改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跑马,此时他应该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他既要维持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环境,更要积极参与其中,相机点拨,精准指导,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始终保持批改的热情。
(四)批改交流。这是作文批改结果的反馈和评价阶段,如果缺少这个环节,学生的热情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冷淡,因此教师要及时组织交流讨论,做出正确评价。全班批改结束后,教师可选择小组代表3-5人,向全班介绍各自小组的批改情况(主要评价和修改意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评点、体会批改情况,并适时做好鼓励工作。教师还可适当印发或张贴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这既是为全班学生提供批改范例,也可使学生体会到“批改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他们批改作文的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指导好批改者和习作者间的交流,使他们达到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和修改水平的目的。
三、学生批改作文存在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批改作文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是,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一般学生在评判一些基本的词语使用、句子表达、文字标点等方面还能勉强应付,而对诸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等方面的要求,往往很难有中肯的评判;小组批改交流时,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差异较大,作文学困生的积极性总体不高;随着批改次数的增多,学生的新鲜感、兴趣感就会逐渐消失,继而产生厌倦情绪;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强的班级,如果组织不当,学生会毫无收获,学生批改最终难以为继,只得草草收场。诸多问题告诉我们,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作文批改中去,还需我们好好去研究。
总之,学生批改作文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批改作文的优先权交给学生,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