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雄
一、 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动笔习作的兴趣,并且在实际习作教学过程中缺乏动笔训练的可操作过程。在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老师引导学生写作的主要方式都是进行情景式教学,通过一个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场景或者故事,引出写作的话题,然后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情景教学的过程一般比较喜欢,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到了习作阶段,学生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为在习作教学之前,小学生的写作内容一般都仅限于简单的造句训练,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训练,所以习作教学的形式让小学生感到陌生,并且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一些教师也并不关注小学生习作质量的高低,似乎只进行简单的情景教学引入就已经完成了习作教学的任务。在这些原因的共同影响下,小学习作教学变成了仅仅流于表面形式的情景教学,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
除此之外,习作教学与口语教学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各自不同的意义,但是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对于习作教学和口语教学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将二者相互混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能将口语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口语教学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避免学生在写作之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另外,口语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在写作之前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实际作用。但是,毕竟口语教学和习作教学分别属于不同的教学过程,如果不能将其进行很好的区分,不但不能提升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反而会影响学生进行习作的思路。
二、 习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实施策略
1. 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开展分段训练。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各个年龄段之间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也有明显的不同。在传统的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并不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习作教学大多采取统一的教学形式,这也是小学习作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适时开展习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将使习作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习作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成长和心理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习作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开展分阶段教学和训练模式,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有积极性,从而为习作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花瓣飘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段式的教学,在第一段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文,使其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第二段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小组探讨,为学生指明探讨方向,在小组探讨中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第三段教学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探讨情况进行评价。在第四段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写作训练中去,为学生拟定植物主题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有章可循,顺利习作。
2. 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有效落实分段训练的教学目标。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各方面的能力正在初步形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知道该如何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让写作更加具有内涵。除此之外,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写作材料的充实和扩展,也就是说,学生由于人生經验和阅历不够,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没有东西可写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平时的写作材料积累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阶段,适当进行课外阅读的扩展,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提升习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狼和鹿》一课的时候,一方面,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写作素材理解并背熟,便于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拥有更多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讲解关于动物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掌握相关写作技巧。同时,老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使其可以在写作实践中,有更多的内容可写。
3. 完善分段训练习作教学评价和修改机制。小学习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不仅应该关注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和成长特点,还应该及时完善分段习作教学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分段习作教学训练的标准化。传统的教学评价系统过于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关注程度不够,所以,应该及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特点,实行分段教学评价机制,这样可以使教学评价机制更好地适应习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真正起到提升习作教学质量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海底世界》一课的时候,需要制定分段式的教学评价方案,为学生营造完善的教学评价环境。首先,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分段式教学评价活动,将学生写作成绩与进步情况联系到一起,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写作课堂活动中。其次,老师需要制定分段式的修改机制,利用分段修改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最后,老师可以在最后阶段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海底世界》课文内容写出读后感,使其可以在写作内容中融入自身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在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分段训练模式的实施,对于适应学生成长特点,提升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分段训练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在了解学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段教学,使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