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情感教学的启示

2017-12-26 13:50张文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朝晖杨绛散文

张文钰

散文最基本的行文脉络是作者的情感,无论是写景、记事、写人,都会融入作者的真实感受。因此对于散文中作者情感的把握应该作为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一篇散文也许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最终的指向都是要让学生体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情。

散文应注重情感教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对人生审美感受或感悟的抒发。换言之,就是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所思所想,抒发他个性化的情思。林非曾说:“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是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1]因此,散文教学应该把作者情感的体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老王》这篇文章为例,《老王》是杨绛的一篇散文,位于苏教版教材必修三。这篇文章用作者与老王接触的一系列事件刻画了一个善良淳朴却孤独不幸的底层人民形象,但这一人物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的,也就是说全文虽是以记事为主,但作者的感受仍是叙述的主线,贯穿始终。第二个原因在于一些散文的情感并不外露,情感往往隐藏在作者文字的深处。这样作者的情感就会成为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将会是学生阅读中难懂或者似懂非懂的疑问。还是以《老王》为例,在文章中我们很难看到作者明显表现情感的语句,直到文中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才用“愧怍”一词让我们简单了解到她的情感,但学生却很难有体会。这样一来,散文的情感教学不仅仅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更可能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散文的情感教学应该成为教师重视的对象。

那么要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深刻的体会呢?在《十位名师教老王》一书中,我们看到郑朝晖老师和曹勇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将理解作者情感作为教学目标。更令人钦佩的是两位老师用极具特色的授课方式成功地让学生对作者情感有了比较深层次的体会。根据课堂实录两位老师的情感教学思路大致如下:

一、郑朝晖——从“特殊语用”到情感意蕴

郑朝晖老师执教《老王》的教学对象由于是借班授课,所以格外重视对于学情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一开始就提问学生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最想解决问题是什么,最后了解到学生并不能理解“杨绛为什么会对老王怀有愧怍之情”,这个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郑朝晖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郑朝晖老师在执教《老王》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特殊语用”的现象,从而把握作者和老王感情上的不对等,进而指导学生深入探究杨绛先生“愧怍”之情。

首先,从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郑朝晖老师围绕老王“哑着嗓子悄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探究老王对作者情感。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要解决“愧怍”问题,势必要了解杨绛与老王的关系,要了解两人的关系就必须探讨两人对对方的态度,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第六段的描写,于是郑老师顺势追问老王“哑着嗓子悄悄”的原因,但很明显学生得出“对于杨绛一家的担心”“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质”“谦卑”都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于是郑老师将问题暂时搁置,启发学生阅读另外的段落再看老王对杨绛的情感,但学生回答的“心存感激”“想报恩”“感觉受到尊重”依然不是作者想要的答案,这时郑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的观点“老王渴望从杨绛一家中体会亲情”。接下来,郑老师要求学生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明显顺利了很多,于是当问题再回到“哑着嗓子悄悄”时学生们可以理解,老王渴望家庭的慰藉,把杨绛一家当做亲人,“悄悄问”更像是家人间说悄悄话时一种来自亲人的关心。

其次,在郑老师和学生的分析下由“哑着嗓子悄悄”引申杨绛的回答也可以看出杨绛对老王的态度,除此之外通过对“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的“当然”一词分析出杨绛只是把与老王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需要按规矩办事的雇佣关系。从“我害怕的糊涂了”的“害怕”分析出在杨绛眼里虽然老王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人,但老王病入膏肓的样子依然让她觉得恐怖,此时她对老王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而非老王所渴望的亲人间的关心。由此学生得出在杨绛先生眼里老王只是需要怜悯的熟人,两人的情感是错位的、不平等的。最后,学生顺利得出杨绛先生“愧怍”的缘由,即她对老王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而老王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帮助。

二、曹勇军——从《丙午丁末年纪事》到《老王》

与郑朝晖老师不同,曹永军老师并没有把作者的“愧怍”之情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曹勇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杨绛先生的“愧怍”也是用了不少时间进行讲解的。

同样一篇课文,每一个教师都会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曹勇军老师另辟蹊径在一节课上阅读两个文本,一个是课文本身,一個是《丙午丁末年纪事》。两篇文章从内容和写法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曹老师在将两个文本穿插在一起讲解,以文讲文,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更有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文本。

首先曹老师带领学生梳理丙午丁末年杨绛先生和老王分别的经历,在这样基础上再用《丙午丁末年纪事》中面对迫害者高喊“我问心无愧”的杨绛与对老王愧怍的杨绛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杨绛“愧怍”的原因,这里学生的答案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杨绛觉得他对自己很好,自己也应该对他很好,可是她觉得自己对老王做的还不够。这一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王待我如亲人,我待老王如熟人”的愧怍;第二个层面:老王不怕牵连帮助贫病交迫的作者一家,对杨绛有“精神拯救”的帮助,而作者却没能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是更进一步的愧怍;第三个层面,作者和老王相比,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都要比老王更好,作者却没有像老王一样对待周围的人,没有老王那么高尚,因此觉得愧怍。从学生回答的三个层面,曹老师总结作者的“愧怍”在于,虽然杨绛也是富有同情心的,但是却一直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对方,对方在特定年代的一举一动,作者甚至都做不到,所以在多年后回首往事才会有“愧怍”之情。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是两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两位老师对于散文情感都有独到的切入角度和教学方式,给教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堪称散文阅读教学的范例。从中我们可以有这样几点启示:

1.通过语用建立与作者情感的桥梁

散文是情感的艺术,散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是作者描绘对象时所抒发的情感。但是纵观全文杨绛先生却几乎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她的同情、感激、尊重,都隐藏在字里行间。严格意义上来说,全文只有最后一句中的“愧怍”一词算是作者情感的抒发。“愧怍”既是作者最显著的情感特点,也是文章情感脉络高潮。这样一来,要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情”就免不了要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探寻作者的真实感受。因为作者是带着感情来进行创作的,那么在遣词造句时就一定会融入自己的这种感情。这一点在很多老师的教学中都有体现,但郑朝晖老师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从语言本身探求情感,更进一步从“语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情感。郑朝晖老师认为语用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关注语用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语用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语用学是研究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语义达成交际目的的,语用学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将语言运用到具体语境中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在文学类文本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其中的语言有时会违背一般日常交流的语用原则,这一现象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值得回味。郑老师正是抓住《老王》中这样一些特殊的语用为切入点,将一节普通的语文变成一次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这样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的洞察力,使语文真正成为有技术含量的一门学科。

2.背景知识带来的情感张力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对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依赖语言本身,语言和背景作为文本的重要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实践证明,如果缺乏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将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背影》中提到“祖母死了,父亲丢了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父亲娶了姨太太被投诉到父亲的上司处,祖母为此才卧床不起,因此当时的朱自清对父亲是有抱怨的。而如今朱自清回忆父亲“送子”“爬月台买橘子”这些事时他自己也是同为人父,才能在体会父爱的同时感到父亲的艰辛与不易。学生如果不理解这些背景故事那对文章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父爱子”的浅显层面,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是片面的,這绝不是语文教学应该有的结果。而《老王》这篇文章处于文革时期,那个年代的一切都距离学生们太过遥远,学生很难体会“香油”“鸡蛋”在那个年代的价值,也很难体会到那个特殊年代人与人之间脆弱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十分必要的。

3.多文本阅读丰富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为加深对《老王》的理解,曹勇军老师准备了《丙午丁未年纪事》,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这篇记录“文革”时期的文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当时社会的荒诞与混乱。两文相互为补充,能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老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多文本阅读也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可选择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便可根据需求、能力选择相适应的阅读文本,这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同时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深度也会在学生中间产生不同,这也就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思考的主人。

散文教学,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语言还是人物最终的指向都应该是作者个性化的情思。结合郑朝晖、曹勇军老师风格迥异的《老王》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散文情感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语用、背景、和同类文本的阅读都可以成为散文情感教学的切入点,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保持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散文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方遒.散文学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魏本亚.十位名师教《老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朝晖杨绛散文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选择
选择
三只蚊子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唆拜(外一首)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