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阅读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的阅读水平十分影响语文整个学科的水平。因此,老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小学语文阅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老师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是国家教育部门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研究重点。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是由于老师对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合理,以及对学生的引导不恰当。因此,老师应该积极探索顺应时代潮流的、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效地教学方案,解决高耗低效的现状,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了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高效的目标。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
2.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齡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使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学生降低学习兴趣。而阅读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动,阅读只单单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会大大受限,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形式单一,很多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教学任务也就无法高效地完成。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导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是要确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想法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让学生结合全文,说说自己对“身先士卒、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对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永远的白衣战士》所表达的含义进行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且枯燥无味,老师应该丰富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造一个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阅读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进行教学,实现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率。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秋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色彩缤纷、硕果累累的秋景图片,让学生对这些景象进行欣赏,激发学生的情感,询问学生对秋天的看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秋天,从而引出要学习的课文——《秋天》,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秋天》,通过阅读作者笔下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属于基础性学科,老师应给予重视,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语文阅读教学又属于重要模块,老师应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红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6(24).
[2]郑江明,高乃松.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