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环
【摘要】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指事业单位对内部财务管理进程控制的制度,其有助于单位对资金的长远控制,能够保证单位业务工作的合理开展,实现良性且长远的发展,更好的响应国家的相应政策方针。文章主要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的现状,提出其创新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是企业性质比较特殊的国家相关单位,其财务活动必须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意志而进行。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一套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以及时预防和纠正错误行为,避免经济犯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更应该重视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同时,也不能忽略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现状
(一)管理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作为公益型的国有单位,普遍只有财务制度,没有内控制度,导致在出现经济活动问题时,决策、奖惩的标准不明确。一些企业的领导者认为财务人员仅仅负责具体的财务执行,没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否认其内控作用。同时,目前一大批财务人员不具备先进的管理观念,盲目采用传统的管理办法,不重视内控,一切以领导为标准处理财务活动事宜。其工作也只是简单的收付现金、收支记账、银行支付、开发票等等,缺乏对内部资金情况的切实管理。甚至有一些管理人员,根本不具备管控的经验与理论,致使制度难以落实。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意识薄弱,对相关部门不够重视,造成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首先,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具有人员流动小、职务变更少的特点,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在一个职位上一直干到退休。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财务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大部分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经验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没有意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意义,缺乏学习新鲜事物的积极性,导致内控工作停滞不前。
(三)监管力度不足
严格的监督是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有力保证,事业单位理想型的内控制度,必须要有相关的监督机制作为辅助。但是,我国目前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其内部管控制度流于形式。一则,相应监管制度缺失,对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具体要求,工作主观随意性大,缺失管理动力。二则,制度要求单位保持收支平衡,导致各单位想尽办法用尽拨款,对财务花销的细节监管不到位。还有一些单位规模小,财务人员配备不齐,内部难以形成牵制,造成漏洞的产生,严重的甚至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一)提升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在于单位内部正确的管控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明确内控的实际意义。就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具备正确的内控意识。单位的财务人员负责日常的财务活动管理,而单位领导者却有着对重大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对此,要想提升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必须先从强化单位领导者的内控意识开始。针对这一点,国家应该定期对各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开展内控知识培训,例如:知识讲座、交流座谈会、集体学习等,使各单位管理者了解内控管理的大方向,以此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
(二)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财务管理内控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我国还缺乏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目前发展状况,合理且到位的内控管理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与职责,合理进行分工,落实财务内部管控工作的工作内容。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核查制度,保证单位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与数额真实,使其内部支出符合科学性与效益性。此外,各单位应该建立符合国家要求,适应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
(三)健全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大多缺少完善的监管体系。因此,国家应该对各单位的部门职能设定进行合理调整,重点增加对财务内控工作进行监管的专门部门,具体的,可以增设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单位财务管理及其内控制度进行独立评价,充分了解业务与制度的基本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缩小单位经济成本,促进经济效益。同时,为了保证审计部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实际效果,应该使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
三、結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是实现财务核算高效准确、财政资金安全、资金保障有力、服务优质高效的有效保证。事业单位应该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发展的相关问题,不断适应新型势,广泛借鉴先进理论和实践成果,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财务管理内控制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