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保险扶贫工作概况及浅析

2017-12-26 01:36:13夏瑾慧方有恒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上海保险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保险公司贫困地区广东省

夏瑾慧 方有恒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广东省保险扶贫工作概况及浅析

夏瑾慧 方有恒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

“金融扶贫,保险先行”,保险具有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作为扶贫金融工具,保险能够在扶贫工作中做到精准,提高扶贫工作效率,落实保险公司在社会服务中的责任与担当。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探索形成“政府+保险公司+N”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保险扶贫工作,在建立保险公司形象、切实提高扶贫成效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展;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学习资源等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学习环境艰苦,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与城市孩子的学习拉开差距,影响其成年之后的预期收入;医院质量相对较低,一般只能进行小病医疗,不能及时治疗贫困户急难症,延误治疗最佳时机,导致后续治疗费用增高。

3.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贫困户文化程度较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

▶图1 2012—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趋势

一、广东省保险扶贫的背景分析

(一)我国扶贫工作概况

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见图1),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见图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恶劣

贫困地区多位于偏远的山区,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贫困地区的人口多“靠天吃饭”,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常常一场灾害的发生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村子陷入不堪——生命受到威胁、居住环境受到摧残、农业减产、可支配收入下降……此外,自然环境的恶劣使得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地形地势、灾害防御能力低等受到严重的影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难以快速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基础设施条件差

▶图2 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贫困地区脱离经济中心的发展,大多交通不便,缺乏优质的学校、医院、养老社区机构等,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交通不便会阻碍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初中水平居多(见图3),职业技能水平低,难以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迫于生计,他们往往读完九年的义务教育后就辍学进城打工,结婚生育。由于无法负担城市生活的压力以及无法负担接受城市教育的学费,进城打工的贫困户将下一代又留在山区(即留守儿童),孩子们不仅接受的教育程度低,还缺乏亲情的关怀,形成了教育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图3 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构成

4.因病致贫

大病是贫困地区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地区疾病意识弱,缺乏对疾病的防控宣传,导致病而不知、病而不治的问题;对轻症疾病不重视,从而给大病埋下隐患;对于大病措手不及,高额的医疗费用拖垮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贫困地区本来经济基础就十分薄弱,没有过多的剩余资产,大病发生时,医疗费用随之而来,却拿不出这么多钱,不仅已有的家庭收入开支殆尽,还对日后的再生产及家庭经济的恢复发展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二、广东省保险扶贫工作分析

(一)广东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针对区域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等短板,精准聚焦突出问题,采取强有力补齐措施。显著改善各地交通区位条件,不断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投入建设帮扶示范园,大力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示范村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新创建教育强市8个、教育强县12个,覆盖率分别达95.2%和97.7%。四年来近148万人实现稳定脱贫,有力推动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新时期,广东省聚焦分散在14个地级以上市1.9万个村的70.8万相对贫困户、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冯善书、胡新科,2017)。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通过“千企帮千村”平台,广东省已有超过900家民营企业通过投资项目、安置就业、捐款捐物等形式,结对帮扶870多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约10.6亿元,帮扶13.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王聪,2017)。各项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为保险扶贫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广东具有保险扶贫的良好经济基础

2016年,广东经济总量蝉联全国首位,

(三)广东省具有良好的保险产业基础

2016年广东保监局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有序推动广东省保险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全国首位。至2015年年底,广东省拥有保险公司经营主体92家,其中财产险公司40家,人身险公司50家,再保险公司2家(数据来源:2016年广东年鉴)。并且,广东省首创巨灾指数保险,为灾后重建和受灾人民提供有力的帮助,增强了保险行业的社会责任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2017年上半年,广东省(含深圳)继续在全国保险业保持领先地位。

▶图4 2016年一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广东省分产业生产总值

▶图5 2015—2016年广东居民收入情况

▶图6 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省市保费收入(单位:万元)

(四)广东保险扶贫实践

1.巨灾保险

巨灾指数保险是将精算设定的台风、强降雨和地震等灾害的级别指数作为赔付的触发条件,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2015年12月,广东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水利厅和广东保监局联合印发《广东省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在汕头、韶关、湛江、梅州、清远等 5市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资料来源:2016年广东年鉴)。2016年10月25日上午,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在一个工作日内,将巨灾指数保险首笔赔款1000万元支付给汕尾市财政局,实现了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巨灾指数保险首例赔付,推动了汕尾市的灾后重建工作。

2.农业住房保险

农业住房保险是以农民居住用房为保险对象,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对倒塌房屋损失予以赔偿的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多为特大灾害,如2017年的持续暴雨、洪灾等。这些自然灾害对贫困地区的住房造成很大的威胁,农业住房保险有利于完善救灾保障机制。广东省政府提出应向普惠金融建设迈出新步伐,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资料来源:广东政府网)。2017年1至5月,广东省农房保险累计承保1163.66万户,承保覆盖率达到98.43%。

3.政策性种植业(扶贫)强降雨指数保险

种植业(扶贫)强降雨指数保险,是指在保险合同期间,一旦发生强降雨灾害达到约定的降雨量(指数≥100毫米),承保公司就按照指数等级给予赔付,累计赔付金额可达1845万元。2017年8月,人保财险韶关市分公司与韶关乐昌市扶贫办对乐昌7月3日强降雨灾害赔付保险金35万元,这笔赔款将用于承保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物的灾难救助,用以推动受灾地区灾后复产和重建工作的进行。

4.河源市“扶贫保”

河源市“扶贫保”是针对60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扶贫家庭整户分别定制三种承保方案,涵盖意外伤残或身故、意外伤害医疗、重大疾病、疾病住院医疗和住院津贴等五类保险责任,保险保障功能充足。在农村医保、大病救助的基础上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第三重保障,最大限度减轻贫困户家庭成员因意外身故、伤残,重大疾病住院治疗所发生的支出。截至2017年5月底,河源市已有14人次获得共计42607.73元赔付(资料来源:广东保监局)。

三、其他部分省市保险扶贫实践与借鉴

(一)宁夏“扶贫保”

宁夏回族自治区联合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 3家保险机构,在2016年4月启动“扶贫保”,涵盖家庭成员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优势特色产业保险。采用“政府补助+贫困户个人自筹”形式购买“扶贫保”,其中,政府补助承担保费金额的80%,有力减轻贫困户的负担,又增强了对贫困户的保障。

(二)江苏省“泗洪模式”

普惠金融在G20峰会期间受到广泛关注,江苏省泗洪县政府与保险公司、蚂蚁金服以实际行动落实普惠金融,为贫困户打造的扶贫保险产品“扶贫100”。“扶贫100”为贫困户遭受大病、残疾、灾害、教育等困难时提供保障,提高精准扶贫效率,推动了“互联网+公益+保险”精准扶贫模式的发展。

(三)甘肃特色保险扶贫模式

近年来,甘肃保险业紧跟国家脱贫攻坚步伐,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作用,创新保险扶贫方式,形成了三种具有甘肃特色的扶贫保险,农业保险“精准滴灌”、贫困人群“缺口补位”和贫困地区“造血扶贫”。此外,甘肃政府还将农业保险对贫困户的覆盖比例纳入县区党政干部考核体系,增强扶贫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切实提高扶贫工作效率(鲁明、李花,2017)。

(四)河北阜平“政融保”

河北阜平“金融扶贫,保险先行”是保险扶贫工作中典型的经验和模式。“政融保”作为河北阜平保险扶贫的产品之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引导作用,由政府增信担保及承担部分费用,实现“见保即贷,保贷联动”,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推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四、推动广东省保险扶贫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从政府的角度

1.发挥政府强宏观调控作用

减轻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区政府拨款的财政压力。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直接拨款购买扶贫保险,降低扶贫资金在地方政府的闲置以及简化购买流程,提高扶贫保险资金的利用效率。引入保险资金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教育、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等投资,盘活地方经济活力。

2.加强扶贫保险资金监管,提高资金利用率

2017年8月17日,CCTV朝闻天下播报中央纪委公开曝光9起扶贫领域腐败案例。可见,政府需全面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严格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切实解决扶贫资金的闲置、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采取追缴资金、统筹整合、加快资金下拨等方式,追回或盘活闲置浪费的扶贫资金,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精准使用、落到实处。

3.减轻扶贫保险产品的税收压力

政府应当对保险公司发展扶贫保险实施税收优惠,降低或减免保险公司扶贫保险产品税收,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增强保险公司发展扶贫保险的信心。通过第三方评估和跨省审核考察,对于扶贫效果显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保险公司应进行表彰,提高保险公司发展扶贫保险的积极性、参与度与创新能力。

(二)从保险公司的角度

1.彰显普惠原则

通过提高保障水平、降低保险费率,突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惠政策和特惠措施。创新保险产品,因地制宜提供多样化具有地区特色的保险产品,满足贫困地区的需求,增强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发挥保险对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促进作用。例如,广东省水产养殖业发达,可以尝试推动水产养殖保险、渔民税优人身保险和意外险的发展;广东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优势矿种集中度高,可以发展环境污染保险,为贫困山区饮水安全和居住环境的健康提供保障等。

2.推动保险科技扶贫

近来,保险科技发展迅速——智能认证、智能理赔、云定损等等功能创新,推动保险业发展的科技化。贫困地区多依靠农业生存发展,在扶贫保险中融入保险科技,通过卫星高精度图片识别对农业保险进行查勘定损,提高查勘定损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人工定损的知识领域限制和人工成本;通过对云共享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科学厘定费率,准确设计指数,精准创新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保险产品。

3.完善保险公司服务

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制作相应的APP,植入保单查询、保障范围、理赔指南、条款图解等功能,给予帮扶对象(被保险人)一定的途径去查询自己所属的保障范围,更好地理解保险条款,使扶贫保险透明化、通俗化。实现保险服务网络全覆盖,做到高效理赔,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保险服务,增强贫困地区对贫困保险实施的支持力度。

(三)从监管机构的角度

1.加强对扶贫保险资金的监管

扶贫保险资金作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资金来源,应该谨慎合理使用。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加强保险公司对扶贫保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不定时抽查保险公司资金的使用方向,增强保险公司对扶贫保险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意识,防止保险公司滥用扶贫保险资金进行投资而形成恶性竞争,对扶贫工作的推进产生影响。

2.加强对保险公司发展扶贫保险产品偿付能力的监管

保险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保险公司在开展保险扶贫工作时是要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虽然扶贫保险产品的经营维持在微亏或保本微利状态,但是由于民众的保险意识不高,保险覆盖面不广,保费规模小,在灾害多发、出险频繁的地区易产生逆选择投保。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偿付能力不佳的保险企业的监管,对投向贫困地区项目的保险资金运用产品予以优先审批或备案,降低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报备费用等,保证保险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

3.加大对扶贫保险的支持与宣传力度

利用平面媒体、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扶贫保险的优点及作用进行宣传,提高农民购买扶贫保险的积极性。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在走访、问候贫困户时介绍扶贫保险产品的作用,打消农民购买的疑虑。加大力度宣传保险脱贫攻坚起到的先进作用,及时推广保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验。

猜你喜欢
保险公司贫困地区广东省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应用数学(2021年2期)2021-04-16 08:20:46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46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4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