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英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财处,哈尔滨 150080)
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樊英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财处,哈尔滨 150080)
我国会计准则关于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及研发活动的强专业性、信息披露的非强制性为高科技企业管理层利用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操纵空间。本文从高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的特点出发,分析高科技企业利用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而提出防范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盈余管理;动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研究与开发活动所形成的企业创新能力是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企业逐渐开始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越来越多,其中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更是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般集中在2%~5%,有9%的企业甚至达到了10%以上,与国际水平接近[1]。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高强度导致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较大,管理层可以通过对研发费用的操纵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我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模式及研发活动的特点也为高科技企业通过对研发费用的操纵来影响财务报表盈余信息提供了条件。一方面,我国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模式下资本化的确认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弹性,赋予了管理层当局利用资本化的选择权对研发费用进行盈余操纵的能力。另一方面,研发活动的强专业性及信息披露的非强制性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仅从财务信息层面难以区分企业是利用研发活动进行盈余操控还是进行正常的投资决策,这也为企业管理当局留下了较大的操纵空间。因此,我国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操纵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调整研发活动开始时间及改变研发投入金额的研发费用盈余管理现象。
高科技企业基于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必然会产生有利于高科技企业管理层的会计盈余信息,而损害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另外,如果采用推迟研发活动开始的时间、削减研发投入金额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会减弱企业的创新能力,对高科技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控制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费用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了解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盈余管理的动因,因为只有了解了动因才能从根源上进行监管和控制。本文从高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的特点出发,分析高科技企业利用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而提出防范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企业运用新原理、新科学、新工艺及新技术等方式进行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高科技企业处于高技术、高智力的行业,其价值创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知识的创造。因此,研究与开发活动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源泉,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保持市场地位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投入
高科技企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并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及研发人员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其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量比一般传统行业都要大。单就资金而言,在初始研发阶段,研发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就较大,而在随后的将高科技产品及技术进行商品化的过程中,花在调试及大规模生产上的资金投入更大。此外,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认识到高科技人才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远超过了其他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因此高科技企业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招募和培养高科技人才。
(二)高风险
高新技术研发活动较强的探索性和较多的未知因素导致其能否形成一项新技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使产生了一项新技术,那么从新技术转化为新商品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诸如技术竞争、技术流失、技术替代等技术方面的风险以及如市场的接受性、组织的适应能力的不确定性等非技术因素方面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研发活动呈偏态分布规律,只有少数创新产品和项目能够取得成功,而其他的创新产品和项目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没有太大的益处。可见,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
(三)高收益
高风险带来高收益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法则,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也同样适用于这条法则。一方面,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是基于对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与改造使其在市场上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当高科技产品上市后将迅速占有市场,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将使其达到垄断价格的目的,使高科技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高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能够改变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使产品价格弹性小,收入弹性高。因此,高科技企业大量研发投入的高风险,最终得到的是研发成果带来的高收益。
(四)政府支持力度大
由于高技术的创新能够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因此,各国政府都把发展高科技企业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政策上对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加以支持。
高科技企业本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是企业赖以生存、实现业绩增长、保持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高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和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特点导致了高科技企业整体也具有了这些特点。基于以上高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特点的分析,本文指出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滑利润动因
高科技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往往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呈现波动性。高科技企业往往有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既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显现企业的“暴利”,也不愿意在股东面前显现企业的“巨亏”,而是希望保持适中的盈利水平。因此,为了显示高科技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情况,企业管理层倾向于对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以平滑各会计期间的盈余。此外,高科技企业管理层出于职业安全的考虑,防止由于经营业绩没有达到标准而被解雇,也有可能对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二)融资动因
高科技企业处于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利润的行业,企业在研发期投入多,销售期收入多,这导致高科技企业在研发期间资金缺口较大。面临极大的资金需求,大部分高科技企业会选择通过上市、增发、配股和贷款等方式从资本市场筹集所需资金。目前,我国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增发、配股等方式融资的企业具有盈利上的要求,企业的潜在债务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有要求。如果高科技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是达不到证券管理部门及潜在债权人的要求,企业将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那么高科技企业将不能满足公司扩张及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对高科技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达到融资标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企业发展良好的信息,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高科技企业有动机去对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三)管理层薪酬动因
高新技术的复杂性及专业性导致高科技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依赖性较强,而高科技人才的流动性又较大,因此高科技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薪酬待遇才能留住掌握有高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精英。在高科技企业,不管是研发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他们的薪酬都普遍高于传统行业企业的待遇。高薪需要高业绩的支撑,公司的业绩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管理层薪酬的高低,因此高科技企业管理层有动机采取使其薪酬最大化的盈余管理行为。此外,由于经理市场的存在,当高科技企业现任管理者不能给出一个让股东满意的经营业绩时,经理市场上潜在的竞争者就会有较强的动机去争夺企业的管理权。因此,高科技企业管理层的危机感更强,有较强的动机对研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
(四)节税动因
为了鼓励和扶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高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如高科技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只要合理地分配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比例,就能得到节税的好处。因此,在节税动因的驱动下,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层有动机调整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比例,对研发费用进行操纵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在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为了切实保证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防止高科技上市公司利用研发费用进行过度、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首先,高科技企业应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经理人薪酬模式,建立有效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基于会计业绩的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强度,采用会计业绩以外的其他业绩的评价评价指标对管理层的业绩进行评价,大力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政策,抑制管理者研发费用盈余管理行为。
其次,制法部门应完善会计准则的建设。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制法部门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以缩小会计选择的空间。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面的开发和研究阶段划分不清、资本化条件模糊、研发项目成本分配不明确等模糊的地方提供明确判断标准。
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大外部审计等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有融资需求及各年利润比较平稳的高科技企业,应加大高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盈余管理行为的惩罚力度,较好地限制高科技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1]刘尚,李其泽.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会计核算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8(8):13-15.
[2]Roy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5-370.
[3]李彬,张俊瑞.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以费用操控为例[J].华东经济研究,2009,(2):71-77.
[4]张云凤.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J].商业经济,2012, (3):83-84.□
(编辑/丹桔)